外媒:深圳前海要做中國夢的造夢工廠?

未知

text

亞太日報綜合報導,《紐約時報》報導深圳前海的現狀及未來時指,深圳的當地官員暢想,六年以後,前海會成為深圳市一個繁榮的國際化金融中心,與華爾街、倫敦金融城和香港中環比肩而立。當地政府預計,到2020年,前海會有65萬的勞動力人口,每年帶來約250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這些計劃需要總額近4000億人民幣的投資,相當於650億美元。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華爾街等地並非是通過政府指令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對於中國來說,挑戰觸及最基礎的層面:在數十年的緊抓不放之後,如何溫和地放鬆政府對金融體系的掌控。這是一個大膽的藍圖,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它還僅僅是紙上談兵。

前海是中國十幾個新建或計畫成立的經濟特區之一,更廣為人知的上海自由貿易區也在此列。中國正計畫在上海自貿區內試驗一系列新的金融改革措施。

報導指,分析人士稱習近平提出的方案將為中國金融版圖帶來幾十年來的最大變化。前海的官員們總是樂於指出,習近平在2012年末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後的第一次出行就到了深圳和前海,他在那裡談到了民族復興以及他所說的對“中國夢的追尋。

前海管理局副局長何子君說,“前海的目標就是成為中國夢的夢工廠。

報導指, 習近平的南巡具有象徵意義。許多中國人立刻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認為這次出行是向著名的1992年鄧小平南巡致敬。 正是這位前最高領導人在1978年開啟了中國走向經濟強國的改革之路。鄧小平放鬆了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將深圳作為實踐自由資本主義的培養皿。

“過去30年,深圳引領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 何子君說。“未來,我們希望前海能繼續成為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實驗田,也成為所有其他地區的範例。

報導指,一切正在低調地展開。2010年,北京批准了前海的特區地位。自那以後,地方政府已拍出了幾塊地。渣打銀行、香港恒生銀行等數家銀行已在區內開設了小型辦事機構。

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多少外國投資者在前海做出大筆投資。但是紐約世貿中心新樓開發商美國兆華斯坦地產公司等投資者已開始將目光投向前海。

1月,兆華斯坦與一家中國公司合作,以134億元人民幣成功拍下了特區內的一塊土地,創下了深圳的最高土地拍賣價。兆華斯坦由此取得了一塊55萬平方英尺(約合5.1萬平方米)土地的開發權,計畫在那裡建造辦公樓、商場、服務式公寓和酒店,總建築面積近500萬平方英尺,是帝國大廈建築面積的兩倍多。

報導指,為了吸引外國投資者來入駐所有這些辦公樓宇,前海政府不斷宣傳特區15%的企業稅率,這要低於全國25%的水準和附近香港的16.5%的標準。但是畢馬威(KPMG)華南區首席合夥人龔永德(Peter Kung)認為,中國的財政部擔心這種減稅優惠可能會影響中國的其他城市,因而還沒有宣佈享受減稅的具體資格。

在去年9月正式開張的上海自貿區,官方承諾將全面放開中國當前對金融活動的各種限制。12月,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公佈了30條意見,其中包括了實行浮動利率,以及允許外商投資進入外匯交易、期貨交易和國內債券發行等領域。

但同樣的,相關細則也還沒有出臺。上海市政府公佈了一長列自貿區內禁止的活動和行業,暗示如非禁止即為可行。這份所謂的限制列表與中國現行的對外商投資的限制極其接近。例如,自貿區內外商在證券公司的參比上限為49%,在汽車製造業的上限為50%,和中國其他地區的標準一樣。

《紐約時報》報導稱,一些人認為,官僚鬥爭最有可能是推遲改革的罪魁禍首。習近平提出的方案涉及的領域至少牽扯到十個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

“有著不同的監管機構,它們都有各自的既得利益,《紐約時報》援引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永堅說。“它們中的多數都不能達成統一的意見;一直都有地盤之爭在上演。但是陳永堅說,最近上海市政府的一些聲明顯示“已經完成了許多幕後的交易。

報導也援引紐約梅隆銀行中國區總經理龔憶明說,“這種自由化和開放的尺度真的取決於政府和監管部門有多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