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聖保羅7月9日電
題:7:1後遺症
新華社記者姬燁
鄭道錦
潘毅
“五星巴西”在前一天的世界盃半決賽中1:7慘敗,不僅影響了全巴西球迷,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另外一場半決賽。9日的這場比賽中,阿根廷和荷蘭隊顯得謹小慎微,120分鐘的防守悶戰中幾乎連腳像樣的射門都沒有,最終的點球大戰阿根廷人受到運氣眷顧。這場充滿功利的比賽讓人昏昏欲睡。在一場定生死的決戰中,7:1的後遺症凸顯,功利足球的趨勢抬頭。
8日率先進行的半決賽震驚世界,巴西隊以1:7的大比分不敵德國隊,以一種比當年“馬拉卡納打擊”還要慘烈的方式出局。這場比賽,實力相對較弱的東道主在缺少內馬爾和蒂亞戈·席爾瓦前後場兩個核心的情況下,開場後就大舉壓上,沒有按耐住激情,最終讓縝密的德國人製造了慘劇。
吸取了前一天巴西慘敗的教訓,阿根廷和荷蘭隊本場比賽都以穩固防守為先,似乎誰都不願意率先出招。整場比賽,荷蘭隊基本專注於防守,在進攻端放棄了中場,只是開大腳找前面的範佩西,而羅本在上半場甚至一度“消失”。阿根廷也很難發現荷蘭防線的破綻,在進攻核心梅西被盯死的情況下,他們破門乏術。
整場比賽,似乎就在雙方一次次的無用傳球中耗光,隨之而來的,是聖保羅球場6萬多名球迷震耳的噓聲。為了勝利,為了捧起夢寐以求的世界盃,飛翔的荷蘭人在這場半決賽中放棄了藝術,選擇去追逐“醜陋”的勝利;而空有梅西的阿根廷也“明智地”選擇以守代攻,雙方似乎都在等待對方先出手,等待對手攻出來之後身後留下的空當,但時間就在這種等待中慢慢流逝,比賽也變得枯燥乏味。
也許是小組賽的進球狂潮把球迷的胃口吊得太高,進入淘汰賽之後,巴西世界盃開始呈現沉悶,進球變成了奢侈品:4場四分之一決賽,總共只有5個進球,強隊的保守與功利,讓比賽看上去沒那麼精彩。特別是在德國7:1狂勝巴西之後,可以預見,留下來的球隊都會吃一塹長一智。
2006年世界盃決賽,意大利與法國120分鐘戰成1:1,最後通過點球大戰決出冠軍。2010年南非世界盃決賽,西班牙依靠加時賽進球險勝荷蘭。世界盃的淘汰賽、特別是到最後的半決賽、決賽,似乎進球都不會太多,不會太好看。畢竟在金盃面前,過程已顯得不再重要,最後捧杯才是王道。
多少年之後,當人們回憶起7月9日的這場半決賽,或許只會記得“無冕之王”的又一次悲情出局,梅球王在點球獲勝後像個孩子一樣跑向隊友慶祝。至於這場比賽過程的索然無味,沒有人會再提。7:1之後,金盃面前,很難叫人不功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