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7月11日電
題:中國首個高校“自授文憑”獲國際認可
新華社記者
周強
7月9日,17歲的王嘉樂和22歲的何明浩,通過了南方科技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的學業考核和畢業論文答辯,並獲得該校自主授予的學士學位,宣告提前1年畢業。
今年10月,就讀物理系的王嘉樂將赴英國牛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就讀電子與電氣工程系專業的何明浩則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英國布裏斯託大學錄取,將於今年9月份選擇前往其中一所學校繼續深造。
南方科技大學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2011年正式獲准建立,以理、工學科為主。作為“中國高教改革試驗田”,南科大在三方面進行了探索:一是招生改革,高考成績只佔招生成績的60%,學校自主測試學生的想像能力、批判能力等方面素質佔30%,學生平時成績佔10%;二是管理改革,也就是“去行政化”;三是教學改革,包括學生前兩年不分專業、學生自選專業等。
2011年3月,南科大以“自主招生、自授文憑”的方式招收來自全國各地的45名學生,組成首屆教改實驗班。王嘉樂和何明浩就讀的則是南科大首次開設的“教改實驗班”。
一直以來,中國高校的文憑和畢業證書均由教育部統一授權頒發,在不少教育界人士看來,學校文憑由國家認證,直接導致中國高校在行政保護下,缺乏競爭力,文憑也缺乏含金量。為此,“自主招生”“自授文憑”成為南科大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點。
面對兩名提前畢業的本科學生成功進入世界名校殿堂,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科大校長朱清時認為,這說明南科大四年教改的成功,也意味著南科大自主頒發的畢業證書和文憑得到國際認可。
“實際上,自授文憑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通常做法,只有高校自授的文憑才能跟學生的真實能力掛鉤。”朱清時認為,“如果你辦得不好,學生沒有真本事,你的文憑社會不認可,學校就有危機;如果你搞得好,文憑含金量高,社會就接受。”
從南科大草創之初,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就極力為其鼓與呼,更是對南科大的教改實驗班寄予厚望。
“自主招生、自授文憑,學校有壓力,必須保障培養的品質;學生也有壓力,必須學到真本事,否則社會不認可。這種機制能很好保障教育品質。”熊丙奇說,國外頂級名校願意招收南科大畢業生,恰恰證明自主招生、自授文憑是對的。
南科大辦學四年來,不少人擔心因教學大綱、專業設置、師資引進等各方面不太成熟,學生會不會成為實驗室裏的“小白鼠”?但朱清時則充滿信心。
“信心源自我們對教育更深層次規律的認識。”朱清時說,教育的根本就是學生要有更多機會跟老師交流,一起做研究,參加各種討論,讓學生掌握自學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從而學到真本事”。
曾經是深圳南頭中學重點培養上清華、北大苗子的何明浩並不後悔選擇南科大,“如果重來一遍,我還是會選擇南科大”。
“南科大教課的方式很西化,別指望教授給你科普,基礎知識需要自己去完成,教授們總會給你問題,指出方向,你要自己去完成解決方案。”何明浩說,在南科大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認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讓我們有家一樣的歸屬感。”
數據顯示,南科大創設的教改實驗班首屆招生45人,後有4人陸續退學,除幾人因學習跟不上需要延遲畢業外,還有大約35名學生會在明年春季正常畢業。
“我們雖然沒有教育部的文憑。但申請國外學校,他們更看重我們的科研成果。”何明浩說,“我們教改班的孩子不是犧牲品,我們雖然是學校自授文憑,但我們學到了真才實學。”
南科大的目標是迅速建設成為國際化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目前已形成“院士親自授課、小班制教學、書院制管理”的教育機制,以及“設理事會、校長、校務委員會、校學術委員會、教授會和顧問委員會”的管理機制,“管理工作崗位不設行政級別”等方面的改革探索都引發較大社會反響。
“感謝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理解和支持。我們邁開第一步後,全部的局面都活起來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朱清時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