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兰州“银发族”沈晓茸手机拍摄坚守者的工作日常。 魏建军 摄
(抗击新冠肺炎)“疫下金城”的银发守护者:新媒体记录点滴 传递温情“等春来”
中新网兰州3月6日电 (记者 魏建军 李亚龙)“大的改变谈不上,但我通过声音,可以给居民带来丝丝温暖。”52岁的兰州市民梁玉华每天都会朗诵一段语音,通过手机分享到网络平台,从收获的那一颗颗“红心”,就能感觉到居民对他们的认可。
梁玉华是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正宁路社区居民,作为社区“银发族”一员,以往,她对于手机的使用,也仅限于打电话、发信息等基本操作,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看到无数一线人员的感人故事,内心感慨万千,她想把自己内心的“感激之音”表达出来。
于是,梁玉华开始自学录音、剪辑、合成、分享……从“一无所知”到熟练掌握,梁玉华完成了不属于她的“规定动作”,而且加上了很多创意,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这是基层人传递爱的声音,希望可以点亮整个街区。”她说。
图为沈晓茸手机记录疫情防控点工作。 魏建军 摄
平日里的梁玉华乐观开朗,是社区里的“开心果”,熟不知,她的孩子却患有智力残疾。通过新媒体,梁玉华也找到了另外一种与孩子沟通的渠道,“声情互动”,将科普知识、温情故事,一个个讲给孩子听。
除了录制声音日记,梁玉华还志愿在社区疫情卡口点上执勤,遇到不开心的事,她还会掏出手机给大家播放幽默的段子和轻松的音乐。“我是‘小居民’,大事做不了,就想怎么能出一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与梁玉华一样,还有一位“银发族”人员,她是白银路街道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沈晓茸,辖区89个楼院全由她来管理。每天一大早,沈晓茸除了走街串巷,还要负责进进出出的所有人员安全。当然,她也常受尽委屈。
图为梁玉华朗诵温情故事并录制音频日记。 魏建军 摄
从除夕前夜,沈晓茸就和同事们开始在各地管理区域上岗执勤。“往年这个时候大街小巷何等热闹,今年突然一下没人了。”她说,那种繁华与荒凉的心理落差感,不由得让她掏出手机,记录下了身边的一幕幕。
沈晓茸回忆,最开始执勤,当时连帐篷都没有,他们就搬着凳子,在防疫点守夜。“小区刚封路的时候,个别居民就直接用脚踹开了,不听劝,第二次封路是又强行翻越……”她也因此很“恼火”,但没有选择将其发在网上。他们的日夜坚守,社区居民都看在眼里,很多人主动送来了方便面、水果等。
以前,沈晓茸对手机拍摄有所了解,记录身边事,对她而言不是难事。但在此次疫情期间,她感受到了超乎想象的温情,她想更好地记录分享给大家,于是,沈晓茸开始研究视频剪辑,逐渐地,沈晓茸走上了“专业”之路。
每天早晨,由沈晓茸主创的《晓茸“抖”知道》栏目,都会通过街道公众号每天向辖区居民推送科普知识、温情故事以及复工复产消息等。
白银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兰伊表示,不论是“党建共享家”“晓暖日记”,还是《同战役,等春来》等暖心视频,即是对基层坚守工作的日常记录,也反映了大家早日“等春来”的愿景。
每到深夜,沈晓茸总会躺在床上,翻开一个个记录画面,看到收获的颗颗“红心”,脑海中泛起快乐与心酸……“不由得眼泪就掉下来了,这一个月,有无数坚守者,他们为了居民的健康安全,操了一生最多的心。”她说。
“冬天已尽,春天很快就要到来。”这是沈晓茸最想说的话,虽然目前疫情有所缓解,已经转向复工复产,但不能掉以轻心,“再坚持一下,就会春暖花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