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來近六成脊椎動物因人類而滅絕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27日,由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倫敦動物學會發布的一篇報告稱,1970年至今,由于人類的食欲和活動,將近6成脊椎動物——魚類、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已被消滅。

據法新社27日報道,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倫敦動物學會在他們兩年一次聯合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中警告,按目前趨勢發展,全球野生動物量到2020年可能會驟減三分之二,即以年均2%速度減少。

至于原因,不難解釋。人類的不斷擴張——1960年至今,人類數量已翻了一番多至74億,正在吃掉、擠走和毒害共同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動物,使之無法生存。

這些研究成果基于對分布于全球1.4萬多不同居群的大約3700種脊椎動物的長期監控。

科學家們跟蹤研究這些居群規模的變化,而不是多少物種面臨滅絕危險。

報道稱,目前專家們一致認爲,地球已進入過去50億年中的第6個“大規模滅絕”時期,即物種以至少比通常情況快1000倍的速度消失。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馬爾科·蘭貝蒂尼說:“在我們這個時代,野生動物正以前所未有之速度消失。”他說,我們不應被騙認爲,人類能夠設法對付過去。

“生物多樣性是叢林、河流和海洋健康發展的基石,如果沒有了物種,這些生態系統將會崩潰,他們爲我們提供的清潔空氣、水、食物和氣候調節功能也會消失。”他說,政府、企業和整個社會正逐漸意識到,健康環境不是一種奢侈品,而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基礎”,這讓我們有理由感到樂觀。

上述報告稱,野生動物減少的5大驅動因素按重要性排列,依次是棲息地消失、過度消費、污染、物種入侵和疾病。

此外,在未來數十年,氣候變化也將成爲一大威脅,一些動物的數量已經在因爲氣溫升高和天氣型變化而減少。

報道稱,倫敦動物學會科學部門負責人肯·諾裏斯說:“這應該成爲喚醒人們爲推動這些居群恢複而努力的警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