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政治版圖悄然生變

APD NEWS

text

(法國新一任總統奧朗德。新華社發,埃蒂安·洛朗攝)

2012年05月09日

新華社記者張崇防 布魯塞爾報導

在日前舉行的法國總統選舉中,中右翼政黨人民運動聯盟敗北,而左翼的社會黨勝出,在時隔17年後重新入主愛麗舍宮,從而又一個歐洲國家的政治版圖易位。

自2009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歐洲許多國家先後舉行了總統、議會和地方選舉,不少深陷危機的政府在選舉中失利或以其他方式被迫下臺,而這一切正在悄然改變歐洲的政治版圖。

重構政治版圖

歐洲國家傳統上由左派和右派輪流執政。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歐洲政黨政治開始出現“向中間靠攏的趨勢。在本輪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衝擊下,歐洲政黨政治雖大體延續了這一趨勢,但也出現了很多值得關注的變化。

首先,中右路線成為主流。中右政黨奉行“中庸之道,政策靈活務實,在歐洲範圍內獲得了更多認可。2009年歐洲議會選舉中,中右翼的人民黨黨團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其席位遠超左翼的社會黨黨團。從2010年的選舉來看,瑞典和波蘭仍由中右翼政黨或政黨聯盟繼續執政;英國大選結果雖是兩黨聯合執政,但政見屬於右翼的保守黨作為議會第一大黨成為主要的執政黨。在2011年的選舉中,葡萄牙中右翼的社會民主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勝;西班牙的中右翼政黨人民黨也成為最大贏家。

其次,近來隨著歐債危機的加劇,歐洲政壇出現了一些左轉跡象。在今年3月舉行的斯洛伐克議會選舉中,左翼的方向黨獲得議會半數以上席位,成為該國自1993年獨立以來首個單獨組閣的政黨。4月27日,羅馬尼亞中右翼內閣倒臺,左翼的社會民主黨主席維克多·蓬塔奉命組閣。在5月6日的法國總統選舉中,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帶有左派明顯特徵的競選綱領為他贏得了大選。

分析人士指出,法國左派的勝利將進一步帶動歐洲政黨政治向左轉,甚至可能對明年德國和意大利的大選產生影響。剛剛揭曉的德國北方兩州地方選舉結果顯示,右翼執政聯盟“丟失了大片陣地。

再次,極端政治勢力抬頭。在此次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中,右翼候選人薩科齊和左翼候選人奧朗德得票率均不足30%,而極右翼領導人讓-瑪麗·勒龐和極左翼領導人梅朗雄得票率都創下新高。在2009年歐洲議會選舉中,英國、丹麥、匈牙利、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奧地利、荷蘭等國的極右翼黨派也都獲得了席位。

最後,技術官僚當政救國。在歐洲政治版圖中,還出現了淡化黨派色彩的執政力量。同為重債國的希臘和意大利,在左派的帕潘德里歐政府和中右翼的貝盧斯科尼政府去年相繼被迫下臺後,均由技術官僚臨時執政。這一結果顯示,兩國的執政黨和反對派都已無法得到民眾信任,從而讓技術官僚擁有了“不可抵擋的號召力。

改革不可逆轉

近年來,在金融和債務危機以及經濟衰退的壓力之下,歐洲各國的執政黨,無論左派還是右派,大多采取了救市措施,紛紛制定增收減支、大幅削減公共赤字的財政計劃,採取了降低福利水準、延長退休年齡、減少教育投入等偏右的社會政策,期望借此恢復財政健康,促進經濟平穩復蘇。

但歐洲各國公眾對此普遍不滿,各國政府支持率因此全線下跌。歐債危機爆發至今,先後已有10多個歐洲國家政府更疊。就在法國“變局之前兩周,荷蘭內閣也因無法達成減赤協議而垮臺。

專家分析,歐洲國家執政黨丟權大致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政府應對危機不力,經濟復蘇乏力。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不僅歐元區經濟整體已陷入衰退,英國、捷克等歐元區以外的歐盟成員國同樣陷入了衰退。出現經濟衰退國家的政府基本都下臺,英國執政聯盟在剛剛結束的地方選舉中也遭遇敗績,而瑞典、芬蘭、波蘭等經濟形勢較好國家的執政黨大多保住了權力。

第二,民眾捍衛自身利益,反對緊縮政策。今年五一勞動節當天,歐洲許多國家首都及主要城市都出現了大規模示威活動,失業民眾聚集起來抗議生活水準下降,要求政府終止財政緊縮,恢復公共開支。而這只是歐洲民眾示威活動的“冰山一角。可以預見,今後緊縮政策的持續施行,將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抗議浪潮。

第三,政府官員腐化,不正之風盛行。歐洲輿論認為,重債國的困境和執政黨的下臺往往與腐敗相關。有媒體批評希臘政府官員和議員享有高薪卻不作為,歐債危機苦了百姓卻並未傷及官員。

處在十字路口的歐洲,面臨經濟、政治和社會動蕩的共振,其出路究竟在何方?

分析人士指出,歐洲國家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上臺執政,改革之路不可逆轉,結構調整勢在必行,關鍵是要開啟新思路,推出新舉措。對於新上臺的當政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緊縮政策如何避免矯枉過正?穩定與改革的平衡如何把握?是選擇加快推進歐洲一體化還是重回各自為政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