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經濟增長,美國人為何還焦慮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 劉劼)美國總統奧巴馬12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國情咨文,為其執政7年來的經濟政策打出高分,但也坦陳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讓美國人變得更加焦慮。

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政府讓經濟走出危機是不爭的事實,但也未能化解日益突出的中長期結構性矛盾,下屆政府重塑美國競爭力將面臨重大挑戰。

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開宗明義:美國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強大和最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任何關於美國經濟開始走下坡路的說法都是謊言。美國當前正處於歷史上時間最長的就業增長期,失業率已從危機時的超過10%下降到5%,汽車業和製造業重現生機,同時財政赤字被削減近四分之三。

奧巴馬上任之初曾將正處於“大蕭條”以來最嚴重金融危機的美國經濟比喻為“岩上之屋”。他簽署總額達7000多億美元的“美國復蘇和再投資”法案,力爭通過政府主導的金融救助和經濟刺激計劃為美國經濟解困。

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的經濟“成績單”確有可圈可點之處。比如,救助計劃大幅改善了企業和個人的資產負債表,樓市和股市復蘇增加了居民和家庭財富。

美聯儲去年12月啟動近10年來首次加息,正式確認美國經濟從金融危機中復蘇。不少分析師預計,2016年美國還將迎來2到4次加息。從數據上看,美國經濟已從金融危機中重生。但多數觀察家認為,美國經濟並未完全恢復危機前的全部動能,貧富差距擴大、勞動參與率持續低迷、消費動力減弱等中長期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制約美國經濟發展後勁。

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指出,經濟增長的同時,很多美國人感到焦慮,這是因為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正發生深刻變化。科技進步讓自動化設備替代更多人工崗位,全球化讓公司面臨更激烈競爭,工人話語權下降,越來越多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裏。

雖然失業率降至危機前水準,但勞動參與率一直處於30多年來的低位,越來越多的人正退出勞動力大軍。同時,勞動者工資收入增長異常緩慢。為經濟增長提供約70%動能的個人消費增長動力不足,近期油價下跌也未能如願轉化為更多消費者購買力。這些都說明經濟還未達到可以支撐足夠多全職工作崗位和強勁消費的水準。

奧巴馬在去年的國情咨文中首次提出“中產階級經濟學”的執政理念,以及以向富人增稅、為中產階級減稅為核心的一攬子經濟政策方案,希望以稅收為杠桿縮小美國近年來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但一年來稅改面臨重重障礙。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中產階級家庭所佔比例從1971年的61%減少到目前的49.4%。同時,2014年美國總收入的43%進入中產階級家庭,大幅低於1970年的62%;總收入的49%進入富裕家庭,大幅高於1970年的29%。

美國智庫預算與政策優先安排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賈裏德·伯恩斯坦認為,經濟全球化與全球競爭、技術變遷、教育壁壘、“去工會化”、金融和房地產泡沫、罕見的經濟衰退和隨後的無就業復蘇等因素導致了美國貧富分化日趨嚴重。

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強調,造成金融危機的是貪婪的華爾街,而非那些領取食品券的人群。他呼籲決策者制定政策讓所有勞動者更加公平地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給予工人、創業者和小企業更多話語權。

縮小貧富差距也是大選年總統候選人激辯的話題。前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承諾要為正在擺脫經濟困境的美國人創造公平環境,捍衛普通民眾利益。這意味著為普通民眾創造更多機會、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生活水準將成為她競選的核心經濟議題。

另一位民主黨候選人桑德斯認為,美國現有經濟制度像“賭場式資本主義”,任由華爾街的貪婪和冒險來破壞經濟,他主張效倣北歐國家的高福利制度。分析人士認為,無論哪位候選人獲勝,都將面臨縮小貧富差距、為經濟增長尋找新突破點的艱巨挑戰。如果無法破解結構性難題,美國經濟復蘇的根基也會隨之動搖。

就在美聯儲宣佈啟動加息的同一天,花旗銀行分析師預計美國經濟在2016年陷入衰退的幾率為65%。摩根大通分析師認為,美國經濟在未來三年內衰退的幾率高達76%,美元升值對美國經濟的打擊大於此前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