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现场。 钱晨菲 摄
中新网杭州3月20日电(钱晨菲)20日,由浙江省社科联主办、浙江树人大学承办的“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多名院士专家围绕上述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要持续强化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老龄化社会治理,加快推进生命科学发展及智慧技术的有效应用等建议。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凸显了公共卫生预防和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其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保障与救护问题更加凸显,这也为生命科学的发展目标锚定了新方位。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指出,尽可能延长老年人生命长度的同时,也要为其增加风度和自由度。通过跨界跨学科的综合研讨,可以系统把脉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趋势,深入剖析应对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擘画老龄化社会治理中生命科技、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道德法治等发展预案。
“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现场。 钱晨菲 摄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保障“老有所依”?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表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健康管理越来越重要,建议建立个人“健康生命云”,动态管理全人全程的健康记录。
“我们应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建立老年人健康服务网络和老年人健康服务档案,健康档案建立后应信息共享,要做到每个人的健康都在‘云’上。同时,我们可以依赖5G的大连接特性,利用医院内的监护设备、个人可穿戴设备,服务医生诊疗,为老年人提供不间断的医疗保护和可持续的健康管理。”李兰娟说。
“医养结合应该为老龄化刚需兜底,但目前,医养结合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合力、医养结合的制度与标准有待全面构建完善、医养结合的信息平台亟待统筹合一。”浙江树人大学校长李鲁说。
其建议,可以以失能老人医养兼需为医疗体系与养体系服务的结合点,借鉴卫生服务研究工具,全面摸清医养需求、满足情况与供给情况,分析医养嵌入过程产生的缝隙,形成失能老人“兜底数据库”和“缝隙缺口图”,从供需双方及体制机制层面分析缝隙成因,研究弥合缝隙的对策,提出构建紧密高效的医养结合嵌入模式及制度政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则以新的角度关注老年性疾病,她认为,“生命早期的健康对人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精子、卵子和胚胎的健康决定着出生子代的健康与否,我称其为配子源性成人疾病,这项研究可以让老年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所以关注老年健康的同时不能忘了关心幼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