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以来,因为边境对峙事件而跌至近年来谷底的中印关系出现曙光,两国边防部队开始脱离接触,自去年6月以来持续至今的边境地区紧张局势逐步降温。此外,印度对中印经贸关系展现了某些积极态度,有望恢复受损的中印经贸往来。
中印关系整体趋于缓和
2月10日晚,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称,根据中印双方第9轮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中印两军位于班公湖南、北岸一线部队于2月10日开始同步有计划组织脱离接触。相比中方透露消息的言简意赅,印度媒体则对印度国防部长辛格的相关表态进行了连篇累牍报道。2月11日,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议会中表示,“中印将以分阶段、协调的和可核实的方式撤回前线兵力部署”。他表示,中国部队在班公湖北岸撤到第八指地区,印度部队撤回在第三指附近的常设哨所。双方同意将三指和八指之间的区域暂时设为非巡逻区,在双方通过军事和外交讨论达成协议以前暂不进行巡逻。双方将在班公湖南岸地区采取类似行动。双方同意,自2020年4月以来在班公湖南北两岸的建设都被移除,并在班公湖地区完全脱离接触后的48小时内举行第10轮军长级会谈,讨论德普桑平原(Depsang Plains)、高格拉(Gogra)以及温泉(Hot Springs)等地区的未解决问题。
综合中印表态可见,中印边防部队已经在班公湖地区启动脱离接触行动,并将在该地区完全脱离接触之后召开新一轮军长会谈讨论解决班公湖地区之外的未解决问题。
在中印边境对峙逐渐降温的同时,中印经贸关系也出现转机。自2020年6月中印边防部队发生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印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印经贸往来。例如,禁用手机应用程序,先后以“中国手机应用程序秘密收集和转移用户个人信息,威胁印度的主权和国家安全”等理由禁用了200多款中国手机应用。再如,限制中国公司投标,不允许中国公司单独或者与印度本土公司合资参与印度高速公路建设等项目,要求所有来自与印度接壤国家的企业竞标印度政府合同都要事先注册和安全检查。再如,人为设置贸易壁垒,对印度进口中国商品设置障碍。印度上述动作导致中印经贸合作出现后退。
2020年,中印贸易额为876亿美元,相比去年下降了5.6%。2021年2月,印度匿名官员表态称:印度政府将开始批准一些非国家安全敏感部门的新“绿地投资”。印度政府还考虑允许中国公司通过“自动审批”途径在某些领域进行投资,而不需要事先政府审查。尽管印方尚未出台和实施相关政策,中方仍需“听其言,观其行”,但中印经贸关系的确出现了好转迹象。
中印“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十亿人口规模发展中大国,中国和印度均面临对内发展国民经济,改善民众生活水平,对外提升国际地位,实现民族和国家复兴的重要任务。若中印关系持续低迷,甚至爆发局部冲突,势必影响两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陷入恶性循环,导致第三方渔翁得利。
就中印经贸往来而言,尽管有印度媒体认为,印度政府2020年6月以来对华经贸设限成功削减了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将其视为“印度的胜利”。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20年,中印贸易总额为876亿美元。印度从中国进口667亿美元,印度对华出口208亿美元,印度对华逆差仍然高达458亿美元。这表明中印经贸逆差实际上源于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生产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具体说来,印度主要对华出口农产品和原料类初级产品;中国则向印出口制成品,其质优价廉,在印度多个产业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印度统计数据显示,印度20%的汽车零部件进口、70%的电子产品进口、70%的原料药进口和45%的耐用消费品进口依赖中国。若印度不顾现状继续强行对华经贸脱钩,那么必将损人不利己,损害本国的产业发展。此外,印度单方面对华投资设限影响多达150多个投资意向,总额超过20亿美元,这显然损害了中企投资计划,但同样损害了渴求外资的印度经济。
在中印关系问题上,中方自上世纪中叶建交以来始终对印度抱有极大的善意,从第三世界共同发展、推动“亚洲世纪”以及搞好周边关系等多角度出发维护中印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与此同时,1962年边境冲突以及此后的多次小规模边境事件均表明了中印两国的确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既有殖民时代遗留至今的历史问题,也有因为单边主义诉求和片面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现实原因。展望中印关系未来,中方仍将对印度持最大的善意和期待,但也应该保持“亮剑”精神,“以斗争求团结”维护中印关系的发展与稳定。2020年6月以来,中国显然已经清晰地向印度表明了这一信号。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