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峰脱贫户成养鹅“土”专家 自主创业带富村民

中国新闻网

text

龙运生向鹅群抛撒牧草。 刘叶 摄

中新网娄底4月8日电(通讯员 冯兵田 刘叶)“看,这有红血丝的是受精的鹅蛋,可以孵化出小鹅;种蛋孵化前,因为被粪便、垫草污染,蛋壳表面有细菌和微生物,所以需消毒……”在湖南娄底双峰县青树坪镇青联生态家庭农场的孵化室里,农场负责人龙运生从孵化机里取出两个鹅蛋,为周边养鹅的农户传授孵化鹅苗知识。

57岁的龙运生是双峰县青树坪镇界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满面尘灰,头发、胡子拉碴,衣裤带泥,腿脚不便……“贫困”“残疾”是龙运生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

龙运生检查鹅苗生长情况。 刘叶 摄

然而,在周边村民眼里,龙运生是养鹅的“土专家”;在扶贫干部们眼里,他是“自强自立模范”;在镇干部眼里,他又是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的好帮手。

2008年,南方冰灾中的一场意外交通事故,让龙运生失去了儿子,他也深受6处重伤,最终落下4级残疾。一家的生活从此开始陷入贫困。

近年来,青树坪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协调给龙运生各种扶持,为他筹集救助资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13年,该镇考虑到其身体原因不便耕作,通过有关部门为他捐赠了一台价值3万元的收割机。2014年,他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可光种两亩薄田,何时才能脱贫致富?此后,青树坪镇政府积极引导龙运生参加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各种种养技术培训班,拓宽眼界。得知班上一些致富带头人原本就是贫困户,龙运生更加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他萌生了干事创业的想法。

经多方考察,2016年,龙运生决定养鹅。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在银行借到5万元无息贷款,加上亲朋借来的钱共计1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从山东买来1500只鹅苗。

万事开头难,由于经验不足、硬件设施不够,十多天后,1500只鹅苗开始陆陆续续死亡,2个月后,仅存活了150只。“鹅苗发病期间,我几乎24小时守在鹅棚里,可10多万元最终还是打了水漂。”龙运生再次尝到了命运对他的暴击。

得知龙运生的遭遇后,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第一时间赶到他家,联系县畜牧局提供技术支持,给他“打气”。“通过请教专家,看书看视频,这150只肉鹅让我养成了种鹅。”一点点经验的积累,让龙运生重新看到了希望。

鹅是杂食性禽类,一只鹅的食量大过四五只鸡。为了降低饲养成本,2017年,他成立了青联生态家庭农场,购买了孵化机,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又承包水田近70亩,开展“水稻-牧草轮种”模式,既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也解决了鹅的牧草和放养问题。

“他每天6点多就开着三轮车去割牧草,割一整车就是3个多小时,还要投喂,然后机打饲料,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龙运生的妻子刘连香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龙运生的生态农场初具规模,拥有200多平方米的育雏室、孵化室,发展鹅苗孵化10000多只,养殖肉鹅3000多只,种鹅500多只,养殖年收入达到9万多元。据其帮扶干部朱文书介绍,龙运生养的鹅由于采取生态放养和牧草喂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他在朋友圈推送后,很多人慕名而来,且大多成了回头客。

因为养鹅成本低、效益高,老人也可以看管,在界峰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养鹅脱贫致富之路,周边村民规模养鹅户达到5户,散养户70多户。去年界峰村村民朱作贵养殖三只鹅,光鹅蛋就卖了2000多元。

脱贫后的龙运生没有忘记党委政府对他的扶持,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参与村上的疫情宣传、消毒工作,并向镇防疫指挥部捐赠抗疫物资1000元,为镇烈士陵园修建捐款2000元。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政府的帮扶就没有我龙运生的今天,希望能尽一点微薄之力回报社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