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俄羅斯對美國強硬出擊的背後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趙嫣、謝榮)進入10月以來,俄羅斯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關係急轉直下,俄採取了一系列強硬的軍事外交“組合拳”。俄此次強硬出擊是俄美兩國近年來持續博弈的結果,也是當前俄與西方國家關係圍繞敘利亞局勢、對俄制裁和美國大選選情攻防戰的劇烈升級。同時,這也是俄美關係在奧巴馬任期內轉圜幾無可能的情況下,俄羅斯著眼未來,調整與美歐的關係的一種選擇。

外交對抗升級

俄羅斯高舉打擊“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大旗,自去年秋天起高調介入敘利亞衝突,不僅幫助巴沙爾政權在戰場上贏得主動,更重創“伊斯蘭國”,為本國在敘利亞問題上贏得了話語權,也極大提升了本國在中東國家中的影響力。然而美國仍希望按照本國設想解決敘利亞問題,力圖迫使俄羅斯作出讓步,限制其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雙方矛盾必然因此升級。

美國指責俄捲入本國大選是雙方近來矛盾升級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美國建制派陣營及一些媒體大肆抹黑特朗普與普京關係,指責俄當局捲入並企圖影響大選結果。這種指責與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矛盾疊加,使俄美關係更為複雜。

此外,此輪強勢出擊是俄對西方國家延續對俄制裁的宣泄與反制。美歐在烏克蘭危機後對俄連續採取多輪制裁,使俄蒙受巨大損失。俄外交的努力方向一直是推動美歐解除制裁,但其努力並未換來對方讓步。因此俄方決定調整本國政策以爭取主動。

因應更大變化

俄羅斯打出的一套軍事外交“組合拳”包括:暫停執行多年的俄美《钚管理和處置協定》及另外兩項核能領域合作協議、宣佈在與北約國家波蘭和立陶宛接壤的飛地加裏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M”導彈、否決法國和西班牙共同起草的有關敘利亞問題草案、普京取消原定19日對法國的訪問。這一系列強勢軍事外交政策的背後,是俄因應國際形勢變化和美國亞太政策調整的考量。

在兵力部署上,除加強在南千島群島的軍力之外,俄軍即將在遠東組建完成新的重型轟炸機航空師,這是俄空天軍第二支重型轟炸機航空兵團,其任務之一將是巡邏日本、夏威夷和關島所在的太平洋海域,此舉與美國在亞太地區增強兵力部署針鋒相對。而在加裏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M”導彈是對北約國家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的反制舉措,將使俄與北約軍事對峙更加激烈,美國及其北約盟國面臨新的壓力。

俄戰略研究中心專家安東·茨韋托夫表示,由於俄羅斯謀求發展東向的外交政策,勢必要確保遠東邊界的防禦達到相應水準。俄在太平洋地區擴大軍力顯示其東向意圖是嚴肅的,發展地區安全體系也一直是俄參與亞洲多邊機構活動的重要內容。

加強版“神經戰”

俄羅斯軍事外交的強勢出擊以及俄美關係再度緊張,已成為當下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一些西方媒體有關俄美關係“重回冷戰”之聲再起,更有甚者認為俄美雙方在敘利亞有擦槍走火的危險。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俄美在敘利亞的對話和有限合作暫時停止,但是俄美兩國並未走入“新冷戰”。以其目前的經濟體量,俄羅斯無力對抗美國,而美俄兩國也都沒有動員舉國之力再起冷戰的意願。同時,西方國家之間矛盾重重,並未形成一個聲音對外,因而也不可能形成冷戰時期的國家集團間對抗。更為重要的是,分析人士的普遍共識是,作為實力相當的核大國,即便在對抗最激烈階段,俄美兩國也會避免擦槍走火引發直接武裝衝突。

俄羅斯《觀點報》12日發表評論文章認為,俄美兩國此輪交惡,始於美國“棱鏡門”事件泄密者斯諾登前往俄羅斯避難的2013年夏天。其間,俄美關係幾經反復,多次出現高烈度衝撞,但雙方每次都能恢復相對平和的狀態。這種持續較量實際上是相互施加壓力的“神經戰”。此番交惡儘管強度大、危險性高,但雙方應該會找到緩和關係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