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把脫歐當“兒戲”,但國內的跨境電商們可哭慘了

鈦媒體

text

【亞太日報訊】跨境電商這兩天英國“脫歐”的消息持續刷屏了,而朋友圈各種歐洲代購“買買買”的消息也被瘋轉。不就是英國退出歐盟麼,怎麼就激發了國內小伙伴們“買買買”的熱情了?

其實邏輯很簡單,就是彙率波動,英國“脫歐”之後英鎊貶值,相對而言,人民幣的購買力變強。據推算,一件巴寶莉的風衣能便宜1200元人民幣,這顯然夠激發小伙伴們的購買欲。

**有人歡喜有人憂

**

先舉個例子來讓大家感受一下哭暈在機場的代購們的心情:著名的奢侈品包包LV的一款購物袋包在英國售價795英鎊,23日入手價:7829元人民幣,24日入手價則跌到了6954元,差價達885元。

總體而言,英鎊彙率的下跌對於中國消費者的“買買買”絕對是一件利好的消息,不少“英代”和“歐代”的電商也開啟了瘋狂打折模式。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日前,海淘導購網站海淘貝、極客海淘和什麼值得買均已推出導購頁面;小紅書也推出了“英鎊暴跌買這些最劃算”專題;專注於歐洲家居跨境電商的歐洲上品則推出了8折起折扣季活動。該平台人員透露,就在上周末,其接到的訂單堪比去年“雙十一”的盛況。

有人歡喜有人憂。由於英鎊貶值和歐元貶值預期增加了跨境進口電商的利潤,但對跨境出口電商而言,卻要面臨利潤縮水的尷尬窘境。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介紹,英國是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主要目標國家之一,英國“脫歐”對中國跨境出口電商的衝擊比較大,由於貨幣縮水非常大,導致利潤直接下滑。雖然中國企業也可以做出相應的價格調整的應對策略,但是畢竟調整機制需要一定的時間,也需要客戶反應接受。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測算,英國“脫歐”導致英鎊、歐元彙率暴跌,將直接影響出口產品價格。以英鎊為例,價格不變的情況下,跨境出口電商的利潤直接縮水10%,價格的調整必然帶來整個銷售額的下跌,未來一段時間,跨境出口電商在歐洲市場將會遇到“寒冬”。

除此之外,對於歐洲賣家而言,除了彙率之外,也缺失了一條絕佳的進口通道。

張周平介紹,目前英國也是跨境出口電商物流的歐洲中轉站的角色,英國一直執行比較寬松的進口申報政策,很多目的地為歐洲的貨物都會選擇以英國作為中轉地,但英國“脫歐”後,因為英國和歐盟其他國家不能自由貿易了,也就是會產生關稅,所以也會造成影響。

由於目前跨境出口電商的利潤相對不是那麼高,缺乏核心競爭力,一方面英國又是該電商的主要出口國,同時也負責其中轉至歐盟其他國家的貨物,那麼此次英國“脫歐”公投後將受重挫,甚至出現價格和利潤倒掛。

渠道和物流是競爭關鍵

張周平認為,目前不少出口電商也擁有核心競爭力,只要積極應對,並努力進行價格調整,還是有希望實現平穩過渡。

張周平還認為,英國“脫歐”對很多出口電商而言是一次不可抗力,這也是出口企業經常會遇到的國家和國家之間政策調整、彙率波動等風險,對於出口電商企業而言,必須加強企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關鍵。

當然,對於跨境進口電商而言,除了降價刺激消費帶來的短暫歡愉之外,同樣也需要正視目前市場激烈的競爭局面。

中國海淘電商網企業數據庫監測顯示,近年來,跨境進口電商飛速發展,海淘規模也越來越大。

目前跨境進口電商包括:1、綜合平台型:天貓、京東、唯品會、蘇寧、亞馬遜、聚美優品、1號店、雲猴網、亞馬遜中國、萬國優品等;2、垂直電商:蜜芽、海蜜、街蜜、網易考拉、XY等;3、移動電商:海蜜、優盒網等;4、社區電商:小紅書等;5、推薦/導購型電商:什麼值得買、55海淘。

英鎊彙率的狂跌讓“英代”用戶更省錢,而對歐元的貶值預期也讓“歐代”的用戶也有省錢預期,無疑將刺激購買。不過,相對於英、歐的跌勢,日元的飆升卻讓“日代”的成本上升。因而對於跨境電商而言,彙率波動的利好是短暫的,利空同樣存在。

要想在眾多的電商平台中勝出,難免會進行價格戰。而為了實現低價的同時保證商品品質以及利潤,就需要商家能夠掌握渠道和物流。

目前一些大品牌的跨境電商在國外都尚未布局其物流,如果有自有品牌或參股控制的物流公司,可以比同行節省10%以上的成本。此外,相對在市場直采,通過廠商獲得一手貨源也能夠進一步節省成本同時保證品質。而對於跨境電商而言最燒錢最關鍵的部分還是在國內的運營和營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