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約聊 | 奧運也可做“紅娘”

亞太日報

text

文 | 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劉旸

啊!七夕,你比巴西少“一夕”。8月9日恰好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此時,奧運會聚集了來自全球的荷爾蒙分泌旺盛的男男女女,這個世界性舞臺上除了比賽正事外,也少不了邊邊角角的浪漫故事。

古希臘奧運會上只允許男人參賽,女人不僅不能參賽,甚至連觀賽都是被禁止的。曾經有一位叫做卡莉帕捷莉婭的母親,為了偷看兒子比賽而女扮男裝混進賽場,兒子奪冠時她欣喜若狂、失聲尖叫、情緒失控,結果露餡了。

圖為早期奧運會的資料圖。

根據當時的法律,這位母親要被處死,但由於她父親、丈夫、兄弟、兒子都是奧運會選手,身處奧運世家,最終才被赦免。彼時,奧運會因為缺少“半邊天”的基本環境,當然無法成為青年男女交往的場所。

現代奧運會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有“尋愛功能”。出身法國貴族的顧拜旦在復興奧林匹克運動之初,在“男女問題”上是個堅決的保守主義者。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上沒有女選手。第二屆奧運會上首次出現了11名女性運動員。此後的幾屆奧運會雖然女選手不斷增加,但始終得不到國際奧會的認可,不計成績,不算獎牌,直到第八屆巴黎第二次辦奧運會,這個封鎖才算被徹底打破。

1924年第八屆巴黎奧運會海報

此後,奧運會在搭鵲橋、牽紅線方面的功效不容小覷。一個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發生在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上,美國鏈球運動員保羅•康諾利賽場情場兩得意,不僅拿到鏈球金牌,而且還在田徑場上結識了女子鐵餅冠軍、捷克姑娘奧爾加•費科托娃。賽場眉目傳情、賽後書信不停。

然而,在東歐社會主義和西方資本主義對立的年代,這份跨國界、超越意識形態的婚姻很難有什麼結果。當費科托娃向捷克政府提出結婚申請時,她被告知前提條件是康諾利必須“倒插門”,來到捷克定居,男方父母自然不同意。

康諾利為了婚事也是蠻拼的,硬是給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寫信求援,把自己的終身大事當作了國家大事託付給國家領導人。艾森豪也很給力,直接給捷克總統寫信,邀請對方共擔紅娘。兩位奧運有緣人終於在布拉格舉行婚禮,夫唱婦隨地一起來到美國,共同代表美國參加四次奧運會,康諾利此後9次打破世界記錄,兩人還生了一雙兒女。

圖為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開幕式。

多麼希望這就是故事的結局,溫情而圓滿。然而,殘酷的事實是,他們的婚姻卻以狗血劇情收尾。1975年,兩人宣佈離婚,康諾利隨後和另一名奧運會田徑選手溫斯洛結婚。早知後來移情別戀,何苦當年苦苦追尋?

奧運史上以悲情開頭、最終修成正果的典型當屬羅馬尼亞體操皇后科馬內奇和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兩枚金牌的美國奧運冠軍康納爾。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和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分別獲得3枚金牌的科馬內奇表面生活光鮮,實際上一直不願屈從於羅馬尼亞某些權貴的威嚴之下,後來選擇通過夜晚徒步和遊冰河的方式,跋涉6個多小時,到達匈牙利邊境,從西歐輾轉逃到美國。在美國一度被人利用控制,後來她得到康納爾的熱情幫助,雙方漸生愛意。上世紀90年代後,這對奧運伉儷一同回到羅馬尼亞,在總統府舉行了盛大的世紀婚禮。

體操運動員科馬內奇(左二)參加裏約奧運會開幕式。

奧運會上出現的愛情故事數不勝數:大家熟悉的就有“因禍得福”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最後一槍打到隔壁靶位上的美國槍手埃蒙斯和捷克女槍手卡特琳娜;1992年巴賽隆納奧運會男子400米比賽中帶上一瘸一拐跑到終點的雷德蒙德與英國游泳選手戴維斯;龐偉和杜麗;費德勒和米爾卡;申雪和趙宏博等等。

資料圖:中國著名射擊運動員龐偉和杜麗舉辦婚禮。

奧運會上最絕無僅有的一對夫婦出現在1952年的赫爾辛基奧運會。來自捷克的紮托佩克和因格洛娃,兩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在賽會同一個比賽日都獲得金牌。紮托佩克先在男子5000米比賽中奪冠,勝利後的他為妻子送上一吻,果然激發奇效,因格洛娃第一槍就破了世界紀錄。妻子奪冠的消息反過來再次鼓舞丈夫,他在後來的1萬米和馬拉松比賽中相繼摘金。紮托佩克在一屆奧運會上包攬5000米、1萬米和馬拉松冠軍的記錄至今無人打破。

圖為紮托佩克參加奧運比賽。

奧運故事向我們訴說,夫妻之間最真摯的感情、最般配的證明、最長久的告白,應當是彼此成就對方。

作者簡介:

劉旸,專業體育媒體人,曾參加北京田徑世錦賽、中羽公開賽、國際舉聯大獎賽等賽事報導。裏約奧運會前夕,主持大型視頻專題節目《口述奧運》。

炎炎夏日,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正在巴西火熱上演。亞太日報重磅推出裏約奧運專欄《這裏約聊》,與您一起聊聊裏約奧運那些事兒。關注亞太日報,直擊奧運,我們這裏約聊。

(來源: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