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了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促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障等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措施。这或许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国改善出口企业经营状况的一项重要自救措施。今年以来,疫情对我国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造成较大冲击。根据海关总署数据,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达2.47万亿元,同比下降4.9%,比4月份0.7%的降幅有所扩大。总体来看,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1.54万亿元,同比也下降4.9%,降幅和前4个月持平。
鼓励外贸企业对接电商平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今年4月份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坦言,根据调研,由于内外贸市场环境不同,外贸企业在拓展内销市场时面临拓展销售渠道难;生产线转向难;品牌建设难等痛点。
具体来看,外贸出口主要是订单式销售,转向内销后有的企业缺少市场销售渠道,对市场准入、销售、结算等规则不熟悉,争取国内订单比较困难;同时,国内外标准不一致,转内销的外贸产品需要按照国内标准进行调整改造,否则无法在国内销售,一些外贸产品的设计、技术、款式属于国外客户,在国内销售需要取得知识产权授权。此外,外贸出口企业转内销后,自主品牌市场知名度不高,进入国内优质零售渠道有一定困难。
针对上述难题,《意见》中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比如规定在2020年底前,对依据出口目的国标准生产且相关标准技术指标达到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出口产品,因疫情影响转内销的,允许企业作出相关书面承诺,通过自我符合性声明的方式进行销售。
同时,还支持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称“三同”)产品,即在同一生产线上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生产既能出口又可内销的产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实现内外销转型,还将开展“三同”产品宣传推广活动,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扩展销售渠道方面,鼓励外贸企业对接电商平台,依托各类网上购物节,同时,引导主要步行街组织开展出口产品转内销专题活动。同时,组织各地大型商业企业与外贸企业开展订单直采,设立外贸产品销售专区、专柜。组织国内采购商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等采购外贸产品等。
中央层面多次鼓励 专家称出口转内销一举多得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央层面也多次提及出口转内销相关政策,4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6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提出,为帮扶涉及近2亿人就业的外贸企业纾困发展,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简化内销认证和办税程序,支持电商平台、大型商业企业等开展外贸产品内销活动。因此,此次《意见》的出台也是与此前的政策导向一脉相承。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北京时间6月20日16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已达8525042例;死亡病例达456973例。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促进出口转内销,或许也是疫情之下中国外贸企业的重要自救措施之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彭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当前,国际上疫情日益严重,供应链严重受损,需求大受影响。
中国5月出口按美元计价同比下降3.3%,已经能够较明显地反映出国际市场萎缩,与此同时,进口下降更大。进口达1438.9亿美元,下降16.7%,反应出国际供给可能面临更大的危机。在此背景,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一是缓解出口企业商品卖不出去的问题,二是缓解国内市场可能面临的供给不足问题,三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的建立,一举多得。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