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葉健 羅政 丁汀)一列火車從上海開往貴陽需要多久?如果在以前,答案是近29個小時。而2016年“春運”,則有了新的答案——9個小時。
2016年春運期間,記者乘坐由上海鐵路局上海客運段承運的K4249和G1327,在兩輛殊途同歸的列車上,記者感受到的是一個前進的中國。
身:速度與激情 春運正當時
2日,在夜色的籠罩下,記者22時登上為春運增開的K4249。快車比起綠皮車進步不小,但晃動感仍非常明顯。顛簸的車廂讓書寫異常艱難,記者在採訪本上記錄時,筆經常隨著列車的顛簸四處遊走。餐桌上的杯子裏即使只有半杯水,不一會兒就將桌布濺溼。
上海鐵路局上海客運段承運的K4249列車長許斌說,因為列車的顛簸,很多乘客即使睡臥鋪,也會整夜失眠。有些列車員,一趟車來回跑下來,腿腳甚至會出現浮腫。
而在中午發車的G1327上,顛簸則大為改善,就算將打開瓶蓋的礦泉水放在一旁,也不用擔心灑出。這列車經停的站雖然比K4249多2個,但到達時間還是快了20個小時。K4249跑1趟的時間,足夠G1327跑3趟。
家住貴州的李強在蘇州工業園打工多年,他向記者抱怨說:“如果不是搶到高鐵車票,我才不會坐快車回家呢。雖然票價貴了500多元,但也就是兩三天的工錢,少受多少罪啊。”
記者了解到,如今上海鐵路局上海客運段約90%的列車都是動車組列車,“高鐵時代”可謂名副其實。
耳:噪音變小了 講話文明瞭
行走在K4249的車廂,列車的轟鳴聲與乘客的談笑聲混在一起,聲聲入耳。許斌告訴記者,在快車上,由於列車噪音很大,所以大家說話基本靠喊,不耐煩的乘客也經常會發生爭吵,加上小孩哭鬧聲,非常嘈雜。“在快車上工作久了,不少工作人員的聽力都會下降。”
在G1327列車上,隨車的音樂成了主旋律,由於座位朝向一致,乘客無法打牌,只能和旁邊座位的人交談,聲音自然也大不起來。書籍和電腦成了動車乘客的旅途神器。
眼:行李變少了 車廂靚麗了
在K4249列車上,來自雲南的40多歲的老李,帶了足足三麻袋的行李和塗料桶若干。老李告訴記者,麻袋裏裝的是舊衣服,就是扔也要扔家裏;塗料桶裏裝點東西不僅好拿,而且坐在上面方便。
年輕人的行李則越來越輕。同樣在K4249上,29歲的王志學在上海一家包裝廠工作,他已經三年沒回家,所有的行李只有一個書包。“哪有那麼多要帶的東西?帶點錢回家就好。”他說。
G1327上行李整齊地放到行李架上,並不寬敞的車廂顯得井然有序。
高鐵乘務員更是一道靚麗的風景。上海鐵路局上海客運段滬漢車隊總支書記張偉雯告訴記者,高鐵乘務員的要求很高,多數是從應屆畢業生中篩選的年輕人,而且很多標準都是參照“空姐”來的。實際上,也確實有一些“空姐”改行來做“高姐”。
舌:吃得健康了 食物精細了
雖然不少人習慣帶著方便麵上車,但是火車上的食物仍讓不少人關注。其實,除了高鐵動車,在行駛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的列車上,都會配有廚房。在快車的餐車裏,能吃到剛出鍋的熱菜。
沈士強在上海鐵路局列車廚房間工作了30多年,見證了“舌尖上的火車”的變遷。“以前乘客最喜歡點的是豬肉,無肉不歡;最近幾年,點牛、羊、魚肉的乘客多了起來。燒得最多的菜,也從紅燒肉變成了紅燒魚。”
為了抓住乘客的胃,廚師們絞盡腦汁。上海鐵路局上海客運段廚師嚴偉清告訴記者:“現在做菜除了口味,還會更加精細,以前切塊的現在切絲,還會注意配色、調香。”
但在高鐵動車上,現炒現賣的點菜成了歷史,中央廚房製作、高鐵廚房加熱的盒飯成了唯一選擇。當然,由於儲存條件變好了,乘客還能吃到哈根達斯冰淇淋、星巴克瓶裝咖啡或者袋裝的德州扒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