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董一凡
近期,全球经济界对欧洲经济的信心不断上升,各方面的数据均也言之凿凿。
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均为0.6%,预计2017年全年将分别达到2.3%和2.2%。常年困扰欧洲的老大难问题失业率也在今年捷报频传,2017年11月欧盟和欧元区的失业率分别为7.3%和8.7%,均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经济信心指数同样振奋人心,欧盟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欧盟经济信心指数(esi)达到115.9,为2000年10月以来新高。作为产业经营晴雨表的PMI也欣欣向荣,欧元区2017年12月制造业PMI达60.6,是1997年中期以来最高值,也延续了自2013年中期起持续浮在50点"枯荣线"上的稳健势头。
马基特数据公司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森评论称,欧元区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均持续发力、活力喜人,在2017年底预计将以10年来最强劲增长收官,并有望在2018年继续飘红。欧盟发展动力似乎也因经济风头正劲而底气十足,去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例行的“盟情咨文”中也一改往年话尽凄风苦雨的基调,高呼欧洲一体化动力再起,扬帆起航正当时。
信心首先来自于政治的回暖。2017年初让各方焦虑不已的民粹主义风潮在欧洲并未掀起惊天巨浪,荷兰、法国和德国等老资格成员国的选举并未让民粹主义政党夺权,让欧洲松了一大口气。而法国雄姿英发、风华正茂的新任总统马克龙更被视为欧洲未来的希望,他不畏欧洲整体的一体化怀疑情绪,在竞选期间即高居亲欧大旗,上台后更将法国与欧洲的未来紧密相连,对内倡导劳动法、政治体制、减税等结构改革,对外致力推销深化欧洲一体化和欧元区改革的倡议,甚至冲在欧盟机构和德国的前面。这样的新力量让欧洲经济的观察者倍感信心,“马克龙效应”对提振信心作用明显。美国贝恩公司2017年12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72%在法美企高官认为法国未来2-3年的经济前景将更好,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27%,其中过半以上的美企老总对增加在法投资,扩充雇员有兴趣。
世界经济整体大环境趋暖也使欧洲“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走过2016年的迷茫探底,2017年世界经济最终从呈现稳健明显、令人欣慰的复苏,联合国预计2017年全球增长率将达到3%,实现2011年以来的最强劲增长,中国、美国、印度、日本、欧洲等主要板块同时发力,让欧洲经济迎来更大的外部机遇。2017年1-10月,欧盟货物贸易出口额为8.9%,与2016年同期则萎缩4%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欧盟对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分别增长3.8%、18.7%、20.8%和6.3%。此外,欧盟政策调整也进入成果收获期。过去数年,欧盟紧缩、量宽、投资计划、结构改革等多管齐下,却“只见耕耘,不见收获”,甚至消磨了民众的耐心和信心,一度使欧盟接近“塔西佗陷阱”的边缘,然而2017年这些措施却集中发力,投资、消费均明显好转,回复危机前水平。
然而,欧洲经济的回暖、信心的提振会不会在未来乍暖还寒甚至倒春二月寒,还将考验欧盟的领导人如何应对2018年的各种黑天鹅与灰犀牛。政治上看,民粹主义虽然没有在核心国家夺权,但进击之势却毫不停歇,德国选择党历史性进入联邦议会,整个德国政坛面临组阁和稳定施政的挑战,捷克、奥地利等国家民粹政党甚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堂而皇之地入阁参政,使得传统政治精英面临的治理掣肘空前强大,而3月份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的选举则不仅决定其本国的走向,更牵动着结构性改革、银行业坏账等问题的前景,是拆卸引信还是承压爆发。
外部经济环境调整也将与欧洲自身的政策内外共振,形成未知的化学反应。欧洲央行虽在近期频频放出紧缩量款的风声,欲追随美国、加拿大等国央行的收紧趋势,但在欧元区通胀率仅1.4%,远低于政策目标的基本面下,欧洲央行的回归之举有可能使欧元区迎来2011年加息的悲剧,偷鸡不成蚀把米,宏观经济再探底,因此其政策去向也小心翼翼,亦步亦趋。而美联储在2018年继续在加息通道上稳步向前,特朗普政府通过的税法改革,都将对国际资本的流向和流量起到重要影响,欧元区如何不让量宽放出的肥水流向外人田,也是考验其政策手腕的重要课题。
而且,自金融危机以来浮现在世界经济上空的保护主义幽灵在去年得到空前加强,甚至有化为实体形态的苗头,而世贸组织等多边主义机制则生机不足,有着被弃置一旁的风险,特朗普政府以口头或实质政策向多国数次发难,而欧盟虽喊着支持多边的口号,也在去年抛出单边色彩浓厚的新双反法修正案,提出欧盟层面的投资审查机制,在贸易和投资保护渐成气候的大背景下,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的欧洲恐怕也难以独善其身。
总之,欧洲经济信心和复苏回归不易,未来须且行且珍惜。
作者简介:董一凡,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
(来源: 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