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這樣煉成的——走進奧斯特洛夫斯基故居

APD NEWS

text

這是在索契街頭拍攝的奧斯特洛夫斯基雕像。 新華社記者丁旭攝。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借主人公保爾·壟察金之口,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而這部巨著就是作者在索契寫就的。

12歲參加工作、15歲走上戰場、16歲身負重傷、23歲全身癱瘓、32歲英年早逝……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命運跌宕起伏,他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感染和教育了幾代中國人。

奧斯特洛夫斯基前後在索契生活了8年,他大部分創作生涯都是在這個黑海岸邊城市度過的,並在這裡寫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新華社記者近日走訪了位於索契的奧斯特洛夫斯基故居,這裡現在是奧斯特洛夫斯基文學紀念館。

紀念館坐落在索契市中心,所在的街道叫“壟察金街。蘇聯政府1935年將這幢房子獎勵給奧斯特洛夫斯基,供他療養。紀念館展出了作家當年的生活場景,傢具和物品也是按照原樣擺設,1936年他去世當年的日曆還挂在墻上。紀念館裏還有他收藏的大量書籍。

奧斯特洛夫斯基生於1904年,是家裏最小的孩子。紀念館講解員告訴記者,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奧斯特洛夫斯基從12歲就開始工作。他當過搬運工,燒過鍋爐,鋸過木材,還當過司爐工。15歲時他自願走上戰場,參加了反對波蘭白匪軍的戰爭。他在戰爭中兩度身受重傷,彈片傷及大腦,導致右眼失明,不過他很樂觀地說:“還可以用左眼瞄準……16歲時,奧斯特洛夫斯基因傷不得不離開戰場。

1924年,20歲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加入了共產黨。在紀念館的展廳裏,還一直保存著他的團證和黨證。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他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但他仍然積極投身於重建家園的工作,擔任過電氣維修工的助手,也在烏克蘭參與過貨運鐵路線建設。

1927年冬天,23歲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癱瘓。又過了一年,他雙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以無比的毅力開始了新的更加頑強的戰鬥。

雙目失明後,奧斯特洛夫斯基開始文學創作。1930年,他開始創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生命後期,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只有右手能活動。他通常整個晚上寫作,躺在床上,雙膝曲起,把紙夾在有鏤空格子的硬紙板中,靠在膝上寫字。字跡潦草、歪斜甚至重疊,不得不由照顧他的二姐與母親將他寫的文字抄寫成文稿。後來有人幫忙,由他口述,別人記錄。

在這種艱苦條件下,他每天工作10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用了三年多時間,寫成了長達30多萬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經過幾番修改,1932年開始,小說在《青年近衛軍》雜誌上連載發表。

小說一經問世,奧斯特洛夫斯基迅速成名,他的名字傳遍了廣袤的蘇聯大地。他也被授予各種榮譽,1935年,他在索契的寓所,接受了政府授予他的國家級最高榮譽列寧勳章。但他的身體也在繼續惡化。1936年冬天,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年僅32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被認為是最著名的革命小說之一。蘇聯作家法捷耶夫曾高度評價這部作品,稱“整個蘇聯文學中暫時還沒有如此純潔感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則說它是“生活的教科書。

上世紀40年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被譯成中文,並廣受好評。受著作的影響,中國也涌現出吳運鐸、張海迪等“中國保爾。紀念館館長柳德米拉·久姆前科對記者說,儘管奧斯特洛夫斯基嚴重殘疾,但是他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寫作,一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征服了世界,這就像運動員克服肢體殘疾,站在殘奧會賽場上一樣,他們都實現了自我價值,令世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