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梁振英本周發表第四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以“穩中求變,務實為民為題,提出本屆政府的願景、施政的主要理念及措施。報告發佈後,自然引發本地媒體熱議,並迅速推出大篇幅社評,觀點之中,褒貶不一,肯定與質疑並行。
施政報告直面難題 發展瓶頸有望突破
香港《文匯報》17日發表社評說,報告的一大亮點是強調民生和經濟不可偏廢。報告中的“政府適度有為,是對積極不干預政策和香港經濟缺乏長遠規劃的矯正;將產業“做多做闊,有利扭轉香港經濟結構單一狹窄的局限。報告的另一亮點則在於不遺餘力地增加房屋和土地供應,協助基層上樓、中產置業,體現了特區政府“知取捨、敢抉擇的勇氣。
評論亦提及施政報告以香港多種族兒童在草地歡笑奔跑的相片做封面,反映了梁振英堅持不計得失為社會服務、還香港藍天白雲的“純真理想,表明了他的拳拳心跡。
圖為中英雙語版的第四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首份《施政報告》。亞太日報記者 朱星宇攝。
此外,《文匯報》還刊出了對於施政報告的民意調查。報導稱,施政報告發表後,700多名受訪市民中31%的受訪者對香港前途信心增加,對香港前途信心不變的有38%,近七成香港民眾樂見香港未來發展。
香港《大公報》17日以頭版整版對《施政報告》給予報導,形容新報告具有突破意義,充分體現了梁振英個人能力、抱負以及敢幹、肯幹、實幹的性格特點。社評以施政報告中論述的土地房屋供應問題為例,說梁振英提出五年內建成75,000個公屋單位的目標不僅僅是一堆數位,而是有具體時間、地點和步驟的可行性規劃,是可預見落實的。報社評論員吳明録發表文章稱,特首梁振英的首份施政報告,和他去年參選政綱“行之正道、穩中求變,齊心一意撐香港一脈相承,顯示特首有明確及穩定的施政策略。
《商報》也發表社評聲援梁振英,認為施政報告並沒有魔術棒式的承諾,沒有用廣泛派糖的方式討好市民,而是用一種說理的方法告訴市民未來特區政府的工作。
英文報紙《南華早報》認為,梁振英的施政報告雖然缺乏短期內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法,但確有雄心勃勃的長期目標,將承擔起艱巨挑戰,“梁氏藍圖只是一個開始,一個更實際的挑戰是贏取人民的支持。
五年願景朦朧 施政力有不逮
在報界給出部分肯定的同時,香港亦有不少媒體選擇“質疑和敦促的態度。《信報》社論認為,報告顯然未能勾勒出一個清晰“求變的五年革新藍圖。從發展角度看,香港競爭力提升和產業優化,必須得到人力資源和技術進步的支持,但教育政策除了提出“研究免費幼稚園教育的可行性外,其餘一片空白。《信報》說,未來五年的施政藍圖,對這些深層次問題著墨有限,一是反映迄今為止,政府對此一籌莫展;二是政策選擇捨難取易,問責團隊的治理能力也受到公眾懷疑,令政府施政的權力強度持續弱化,難以有效處置具複雜性、爭議性和高難度的社會問題,因而避重就輕。
《明報》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來形容香港的人多地少的實際情況,表示對政府的理解。但同時,該報批評說,施政報告用了大量篇幅講述政府做了什麼事和將會做什麼,意圖營造只要政府完成這些工作,房屋問題就會解決的印象,但是市民不知道需求和供應之間的缺口有多大,在缺乏足夠資料下,難以深入討論和抉擇。
《蘋果日報》則毫不客氣地說,在特首約兩小時共200段、達2.75萬字的報告中,不少措施卻只承襲上屆政府舊政,如開發岩洞及中港融合發展經濟等,“求變實為“不變。全份報告共提及49次“研究二字,“實施一詞只出現12次,政策方向“諮詢性質遠超“實施。
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朱文暉16日在節目中表示,新報告確實回應了部分市民需求,但比較遺憾的一點是退休保障,“他現在把這個問題回避了,這個問題涉及到雇員、企業主和政府幾方面,他把這個問題交給一個負責什麼貧困的委員會去研究,我覺得這個層次是有點不夠,真正是要為民的話,這個問題我覺得在他任內必須得提到議事日程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