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2018,“伊斯兰国”将何去何从?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胡小刀

2017年,在美国和俄罗斯主导的两大军事联盟的共同打击下,“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战场节节败退,国际反恐成效逐步凸显。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1月20日,也就是特朗普就职典礼当日,约有3.5万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占据了约1.75万平方英里(约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截至2017年12月21日,仅有约1000~3000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控制着叙利亚和伊拉克约1900平方英里(约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过展望2018年,“伊斯兰国”实力仍不容小觑,且“嬗变”和“外溢”趋势明显,全球反恐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中东地区暗流涌动。 “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有生力量此次虽然遭受重击,但恐怖主义威胁不会就此在阿拉伯半岛戛然而止。《“伊斯兰国”发展史》一书作者、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法瓦兹•乔杰斯表示:“‘基地’组织将伸开双手欢迎作战经验丰富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

据悉,一个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名为黎凡特解放委员会的极端组织正在叙利亚伊德利卜地区招募逃亡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基层培植支持力量,一方面与叙利亚政府军对抗,另一方面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部分叙利亚反对派的数次攻击。尽管几次更名,但黎凡特解放组织一直被视作“基地”组织的效忠力量。负责协调打击“伊斯兰国”联合行动的美国总统特使布雷特•麦格克表示,伊德利卜地区目前已成为“9•11”以来“基地”组织最大的庇护场所。

此外,也门未来可能会成为反恐重灾区。美国中央司令部认为,也门目前有300~500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正在侵蚀“基地”组织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目前趁也门局势动荡,藏匿于政府管理“盲区”,伺机发动恐怖袭击,造成强大震慑破坏和国际影响。

其次是非洲地区或将做大做强。 从2015年在索马里开辟据点,到2016年进军利比亚,“伊斯兰国”不断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根据美国非洲司令部的评估,目前利比亚有约500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未来,这些武装分子的主要威胁在于:一是与“博科圣地”等非洲极端组织结盟,对撒哈拉地区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索马里、马里等国)发动暴力攻击,破坏地区安全局势;二是在欧洲和北非地区发动恐怖袭击,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恐慌。

2017年,“伊斯兰国”在欧洲地区发动了至少7起汽车恐怖袭击案件。在大量“国土”丢失的情况下,“伊斯兰国”2018年可能通过输出非洲和其他地区武装分子,在全球各地发动新一轮的恐怖袭击。而为了煽动追随者发动恐怖袭击,“伊斯兰国”目前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阿马奇”的宣传部门,当前该部门的作用已经开始凸显。

再次是亚太地区恐将成为新战场。 2017年5月,菲律宾军方使用在马拉维搜捕菲反政府组织“阿布沙耶夫武装”的头目哈皮隆。因为担心被抓捕,哈皮隆要求“穆特”组织成员增援。于是,数百名“穆特”组织武装分子进入马拉维市,占领公共设施和绑架人质,并释放两座监狱中的众多囚犯。此次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开始担忧,“伊斯兰国”这样的极端组织未来也可能会在棉兰老岛这片广袤的区域建立“行省”,并对菲律宾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国家发动恐怖袭击。

上述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以菲律宾南部的“邦萨摩洛伊斯兰自由战士”为例,该组织是阿布•巴卡尔领导的“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的一个分支,2014年曾宣称愿意为巴格达迪领导的“伊斯兰国”提供后勤支援。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海军上将近日也表示:“如今,马拉维事件提醒印亚太国家,外国好战分子正将意识形态、资源和方法输送给当地土生土长的下一代激进分子。我们必须在‘伊斯兰国’威胁成气候之前将其消灭。”


作者简介:胡小刀(邮箱[email protected]),亚太智库研究员,在国内军事刊物上发表军事论文和译文数百篇,主要从事外军动向和反恐领域研究。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