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津巴布韋能否解“錢荒”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許林貴)南部非洲國家津巴布韋近期金融系統流動性趨於緊張,主要流通貨幣美元不斷外流,不少民眾到銀行擠兌美元、囤積物資。

當前,津巴布韋政府正採取多種應對措施,包括加強外匯管制、發行替代貨幣等。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經歷本世紀初惡性通貨膨脹之後,如何恢復和重塑市場對本地貨幣和銀行系統的信心,是津政府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美元持續外流

津巴布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暫時不發行本國貨幣而以美元為主要通貨的國家。美元以外,歐元、人民幣、日元、南非蘭特等9種外國貨幣也在市場流通。

作為不發行本國貨幣、國際貿易長期失衡、外商投資和外援有限的國家,津巴布韋金融系統相對脆弱,易受國際貿易和金融市場波動影響。

2015年下半年,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津貿易赤字惡化。同一時期,匯市上美元持續堅挺,而南部非洲國家的貨幣大幅貶值,美元因此成為抵抗通脹的“搶手貨”。

津財長齊納馬薩說,因為沒有嚴格管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津巴布韋成為國際玩家“套取”美元的場所,美元通過各種渠道“外流”。津巴布韋央行估計,僅去年一年大約18億美元從“灰色渠道”流出。

多項紓解措施

今年5月,津央行宣佈實施一攬子嚴格的外匯管制措施,包括設定銀行每日取現額度為1000美元,嚴格境外匯款審批制度,規定個人出境只能攜帶1000美元現金等。

此外,津央行還宣佈將發行與美元等值、可以流通的“票據”。市場普遍認為,這是津政府試圖重新發行本國貨幣邁開的第一步。

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本月9日對金融系統流動性緊張發表看法。“事實將證明,發行‘替代貨幣’是解決美元緊張的有效方法,我們有了自己的貨幣,想從津巴布韋市場‘套取’美元的人將無法下手,”他說,“在發行量上,我們將嚴格按照有多少美元儲備就發多少的原則,一切按規定來。”

津央行行長曼谷蒂亞此前表示,第一批“票據”的發行由非洲進出口銀行2億美元資金做擔保,以補貼的形式發給出口企業,進而流入市場。

從近期津各方表態來看,發行“票據”是津當局短期解決美元流動性不足問題的主推方案。不過,這一政策暫未達到預期市場效果。

津巴布韋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曾經歷10年罕見的惡性通貨膨脹,津央行開動印鈔機以滿足政府各項開支,從2004年到2009年廢除當地貨幣津元期間,發行了8套80多個面值的紙幣,其中最大面值津元達100萬億,整個金融系統崩潰,民眾存款化為烏有。

2009年惡性通脹結束後,雖然津巴布韋經濟進入久違的增長期,但人們對金融系統依舊心有餘悸,絕大多數經濟活動都是現金交易。津央行估計,津全國大約75%的人不使用銀行,在銀行系統外流動的美元現金在30億美元以上。

“央行宣佈要重新開印可流通票據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有2008年至2009年的經歷,大家都怕了,沒有人再相信銀行,”當地經濟分析師格雷蒂娜說。

津央行宣佈貨幣政策後,各大銀行都出現擠兌情況,迫使銀行將每日取現上限降至50至100美元。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本地小銀行發不出錢,老百姓排了一天的隊卻只能掃興而歸。津財政部披露,民眾擠兌和企業惜存造成金融系統5月份存款量同比大跌40%,加劇銀行流動性緊張。

“錢荒”更是“心慌”

格雷蒂娜說,儘管此前有傳言津央行迫於壓力可能暫緩發行票據,但從穆加貝最新表態來看,津政府短時間內不會“走回頭路”,重塑市場對本地貨幣和銀行系統的信心才是最迫切的問題。

“在市場‘心慌’的情況下,每個人都願意把手頭美元抓緊,”她說,“誰知道把錢存進銀行後還能不能拿出來,拿到手的還是不是美元呢?”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在政府全力推動新貨幣發行,而在市場信心還未建立起來的情況下,如果金融系統之外流通的美元數額龐大,必然發展成外匯黑市,影響新貨幣的流通效果。

津巴布韋媒體人尼爾森說,穆加貝總統十分清楚津巴布韋美元緊缺的根本原因和長遠解決之計。他上周在兩次講話中都強調,發展農業、工業、振興出口才是解決辦法,但這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