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D觀察| 梁彼得案:警鐘為誰而鳴?

亞太日報

text

2月20日,在美國達拉斯,民眾參加集會聲援梁彼得。 新華社發 田丹攝

文|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閆亮

美國紐約市華裔警察梁彼得執勤中致死非洲裔男子一案,目前仍在持續發酵。

2月11日,陪審團裁定,梁彼得過失殺人等5項罪名成立,面臨15年監禁的處罰。這一判決在紐約和美國多地的亞裔社區引起軒然大波,隨之而來的是規模浩大的示威遊行。

示威者認為,華裔警察梁彼得淪為美國種族矛盾的犧牲品,他們呼籲司法公正,並希望梁彼得能夠得到從輕處罰。值得一提的是,梁彼得是2005年以來紐約首名因在執行公務中過失致人死亡遭訴並獲罪的警察。

而此前,在白人警察執行公務時致死黑人的事件中,涉事白人警察均未遭起訴。因此不少人認為,梁彼得此次充當了“替罪羊”。

2月11日,梁彼得在庭上聽到判決結果時感到沮喪。圖片/美聯社

從案情本身看,梁彼得在漆黑一片的樓梯間開槍,是噪音所致,還是其他原因所致?對梁彼得的量刑是否過重?這些都屬於司法層面問題,應交由司法機構去認定。

但眼下,梁彼得誤殺非洲裔男子一案已經突破司法範疇,演變成一個涉及種族和社會矛盾,以及執法機關與非洲裔族群關係的社會和政治問題。

在美國常駐期間,筆者曾聽一位白人朋友講,在美國,包括華裔在內的一些亞裔美國人瞧不起非洲裔美國人(黑人),而非洲裔也看不上亞裔,認為後者過於勤奮但膽小,甘於吃苦耐勞,卻無視自身權利,並搶奪了大量原本該屬於黑人的工作機會,而一些白人對黑人和亞裔都看不起,認為白人才是美國社會的一等公民。

被誤殺的非洲裔男子格利的父母。 圖片/美聯社

儘管這位朋友的看法有待商榷,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社會的現實。一些美國媒體甚至將亞裔,有時也特指華裔,稱為“模範少數民族”。被扣上“模範”的帽子,實際上也暗含一種“反向歧視”,即原本通過自己努力奮鬥就能得到的東西,卻被“平權”“平”掉了。

亞裔民眾工作勤奮,能吃苦,但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時忍氣吞聲,怯于維權,因此,亞裔有時也被稱之為“啞裔”。

身着警服的梁彼得。 資料圖片

“啞裔”的稱呼,凸顯出亞裔美國人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這一點也逐漸被亞裔群體所認知。不過,隨着亞裔群體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其政治影響力也逐漸增大,已敢於提出自己的合法、合理訴求,成為美國政治舞台上一支越來越不容忽視的力量。

此次,聲援梁彼得的亞裔特別是華裔群體通過示威遊行活動,表達出他們的集體意願,打破了外界對華裔“政治冷漠”的偏見,這種“抱團取暖”的行為本身已經證明了包括華裔在內的美國亞裔政治上的進步和成熟。

2月20日,在美國舊金山市,民眾參加集會聲援梁彼得。 新華社記者徐勇攝

然而,困擾美國社會的種族矛盾和裂痕卻依然存在,且有變本加厲之勢,而在特定外部條件和事件的刺激下,有可能瞬間爆發,釀成大規模的社會事件,如弗格森騷亂和巴爾的摩騷亂等,其凸顯的是美國種族矛盾和社會發展的失衡。

警鐘,一次又一次敲響。應當意識到,如果不能妥善處理種族矛盾,撫平種族間的隔閡,美國社會的分裂之勢恐進一步加劇。

作者簡介:

閆亮,新華社國際部國際觀察編輯室編輯,曾任新華社駐芝加哥分社、喀布爾分社記者,著有《撕裂的天堂——聚焦阿富汗戰爭10周年》。

APD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