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產協議未達成 原油空頭再度集結

中國證券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 張利靜)儘管此前市場人士對17日的多哈會議達成凍產協議持樂觀態度,但經過長達7小時的閉門會議後,與會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宣佈沒有達成協議,與會官員表示需要“更多時間”來做出凍結石油產量決定。

分析人士指出,並未參加會談的伊朗成為左右會議結果的關鍵因素。一方面,伊朗多次表態不會參加凍產,將繼續向市場供應原油;另一方面,其他產油國就伊朗是否應參與凍產也存在嚴重分歧。對於原油市場而言,此前蟄伏的“空頭”可能再度集結,因為今年以來油價上漲缺乏基本面支撐。此外,當前局面也與去年12月歐佩克會議召開前後十分相似,當時會議也是無果而終,隨後油價出現暴跌。

凍產會議一波三折

儘管對於凍產協議達成後的效果,市場看法不一,但不少機構認為此次多哈會議將會達成一項“非制約性”的協議。而會議的進程可謂一波三折。

17日稍早時,媒體曾報導,與會產油國已經接近達成協議。凍產協議草案顯示,各國同意把原油產出凍結在1月份水準上,凍結將持續到10月1日。產油國10月份將再次會面以評估協議實施情況,將繼續就尋求最佳途徑確保原油市場穩健復蘇方面加強磋商。多位參會國家的石油高層人士表示,他們對達成協議很樂觀。

隨後有消息傳出,由於沙特的要求發生變化,會議較原有安排延後一小時進行,市場情緒開始發生變化,國際油價跌勢擴大。最終,此次會議未能就凍產達成協議。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多哈會議上,與會產油國就“凍產是否應擴展到包括伊朗在內的其他產油國”的討論上進展艱難。沙特堅持將伊朗納入凍產國家之列,是會議未能達成協議的主要原因。

此外,歐佩克國家與非歐佩克國家就原油市場份額分配也難以達成一致,部分產油國產量已達歷史新高而其他國家堅持對等凍產,也是會議無果而終的重要原因。

據報導,部分與會石油部長稱,需要在年中就產出進行更多探討工作。產油國各國將在6月就凍產進行更多協商。

卡塔爾能源和工業大臣薩達在會後表示,與會產油國相信,原油市場基本面總體正在改善。凍產對油價回升有幫助,但前提是包括伊朗在內的所有產油國步調一致,這將有助於促使國際原油市場供需平衡。但他同時強調,尊重伊朗拒絕參與凍產協議討論的立場。

伊朗原計畫派該國石油部長贊加內出席本次會議,但隨後改派一級別較低官員參加,最終因不同意討論凍產協議退出會議。贊加內當天表示,伊朗不會放棄其恢復在國際原油市場份額和產出的立場。

做空力量再度集結

花旗集團分析師在最新研報中表示,多哈凍產協議最終未達成,預計將對油價造成“嚴重”打擊。這種打擊既有基本面層面,也有市場心理層面。對於前者而言,原油供應量有繼續上升的風險,特別是伊朗石油產量上升後,不排除沙特也隨之增產的可能。對於後者而言,今年以來一些希望做空原油的力量選擇暫時觀望,此次會議成為一大導火索,原油“空軍”可能再度出動,本身基本面就無明顯改善的油價反彈很可能在上述因素作用下而終結。

分析人士指出,在此次會議之前,2月份在多哈召開的一次會議曾給原油市場帶來驚喜,當時卡塔爾、俄羅斯、沙特和委內瑞拉承諾不會將原油產量增至高於今年1月水準,條件是其他主要產油國也採取這一行動。上述四國希望限制原油產出能夠有助於油價自2014年6月以來的劇烈跌勢中反彈。油價在今年1月曾短暫跌破每桶30美元,觸及12年來低點,但近期油價已經攀升至每桶40美元左右,反彈部分歸因於市場對多哈會議達成協議持樂觀態度。儘管凍產並非減產,但也是限制產量的一個切實舉措,可以達到“減震”作用,一方面穩定市場情緒,另一方面如果原油需求回升可以緩解供過於求的局面。

供求失衡尚未改觀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多哈會議的意外結果對於原油市場只能算是一個下跌的“導火索”,其實今年以來油價走強本來就缺乏基本面支撐,供過於求的趨勢並未改觀。反彈原因只是油價“跌無可跌”,投資者心理出現變化,部分投資者開始抄底,然而目前這一節奏也被打亂。

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即便歐佩克及非歐佩克產油國能夠達成凍產協議,對全球供應的影響也有限,油市不太可能在2017年之前恢復平衡。高盛甚至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直言,在花了18個月時間實現“供需再平衡”之後,直到現在才開始談論限制原油產量,恐怕已經意義不大。歐佩克內部有著諸多潛在的增產來源以保證該組織原油產量的增長。

從需求端看,全球石油需求依然處於下滑趨勢。歐佩克在最新發佈的月度報告中表示,將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預期下調5萬桶/日,現預計增長120萬桶/日。歐佩克表示,由於新興市場經濟擴張速度放緩、北半球氣候溫暖以及中東燃料補貼政策取消等原因,該組織下調全球石油需求增幅預期。當前負面因素似乎大於正面因素,如果現有跡象持續,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將繼續被下調。

供給方面,部分產油國表面支持凍產,但近期擴大產量。例如,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口頭上支持凍產,但實際在不斷增加石油產量。伊拉克國家石油行銷組織(SOMO)的最新數據顯示,伊拉克3月的原油日均產量上升2%至創紀錄的455萬桶,2月為446萬桶;原油日均出口量由2月的323萬桶增加18%至381萬桶。科威特也正抓緊機會增產。據報導,科威特石油公司將很快簽署合約以支持海上鑽井平臺進行其第一期海底油田的鑽探活動,該國計畫將石油產量增至近43年高位。(張枕河)

國內大宗商品冷對原油下跌

隨著國際油價反彈到一定階段,原油對其他大宗商品走勢的影響正在趨弱。因多哈凍產“夭折”,週一美油布油開盤重挫,但國內大宗商品走出一波獨立行情。

國內商品漲勢未止

又一個原油大跌之夜,但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開盤並沒有像往常那樣驚慌跟跌,反而延續近期漲勢:棉花、早稻期貨主力漲停,農產品及黑色板塊表現強勢;有色板塊分化;化工板塊先抑後揚,尾盤小幅收跌。

就連與原油相關性較大的瀝青期貨,主力合約收盤跌幅也僅有1.12%,且日內大部分時間有抬升之勢。

同時,航運市場捷報頻傳。截至4月15日,BDI(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收報635點,已連漲16個交易日,一個月之間上漲60%,相比2月10日的穀底290點已經翻番。

今年以來,以黑色系為例,鐵礦石、螺紋鋼、焦煤焦炭輪番上漲,紛紛在3月底、4月初攀升到階段性高峰。生意社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當周,大宗58價格漲跌榜中62.07%的商品上漲,29.31%的商品下跌,8.62%的商品持平。環比來看,上漲商品比例增加兩成,漲幅也由0.23%擴大至1.41%。

分析人士指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推動BDI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3月以來,BDI上漲91.3%、BCI(波羅的海海岬型指數)上漲445.4%。

值得注意的是,大宗商品連連反彈的同時,國內菜價、肉價也展開一波反彈。壽光農產品物流園有限公司價格指數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壽光農產品價格指數對外公佈5年以來,今年第一季度達到最高點,3月16日達245.23點。肉價方面,新發地數據顯示,2016年3月新發地市場白條豬批發的加權平均價是11.71元/斤,比2015年同期的7.29元/斤上漲60.63%。

東吳期貨研究所所長薑興春認為,近期大宗商品仍然屬於多頭市場。導致黑色系等品種出現中級反彈行情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全球經濟復蘇跡象凸顯,而貨幣政策相對寬鬆,市場風險投資情緒升溫;第二,國內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入,部分產業出現供需偏緊局面,現貨庫存較低,需求開始發力,現貨期貨輪番上漲,導致價格大幅抬升;第三,去年股市下跌以來,對滯漲擔憂增加,導致大宗商品成為投機資金炒作和避險的較好標的。年初以來,期貨市場持倉保證金大幅增加近400億元,大宗商品已成資產配置重要場所。

對利多更為敏感

在近期向好的經濟數據及現貨行業漲價聲中,原油顯然已經不再是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主導因素。

分析人士認為,短期BDI漲幅較大的原因是鋼價上漲推動鋼廠高爐開工率和產能利用率提升,鋼廠補庫存活躍,鐵礦石進口增加。

昨日,國內焦煤、焦炭期貨連袂上漲,主力合約分別收出1.98%、4.21%的漲幅。業內人士介紹,焦煤、焦炭價格起舞更多來自國內供需因素。山西一位煤炭企業人士表示,山西地區煤炭去產能效果明顯,部分焦化廠甚至有被迫限產現象。

國內焦煤、焦炭現貨價格出現積極試探性上漲。有機構將之確認為階段性反轉,並認為後期仍有上漲空間。

經濟企穩的預期在數據方面得到印證。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585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固定資產投資升溫、全社會用電量和成品油消費量小幅增加、企業利潤時隔半年首次月度正增長、製造業PMI重回榮枯線以上。

雖然“經濟見底企穩”預期仍未得到有效驗證,但在宏觀經濟趨勢出現改變苗頭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市場似乎對多頭消息更為敏感。“預計未來1至2個月,大宗商品整體強勢難改。當然由於累計漲幅偏大,加上股市轉暖回升,不排除部分資金落袋為安。隨著投機資金逐步離場,市場震盪會加劇,建議投資者多單注意止盈。”薑興春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