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发表社论,指责中国的气候行动“令人失望”,认为中国应该设置更大胆的减排目标,文章内容充满傲慢与偏见。事实上,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曾表示,中国不仅为《巴黎协定》达成发挥了关键作用,还以切实行动做出表率。中国的一贯承诺和相关行动,为《巴黎协定》的落实注入了新动能。
2020年12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倡议:“各国应该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国情和能力,最大程度强化行动。”这意味着,中国的气候行动是根据自身国情和能力作出的最大努力。而“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也体现出中国在气候治理上的最大诚意。
尽管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了重大承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应该去承担更多乃至无限责任。各国人民应当戮力同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而《金融时报》社论却认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碳排放国,因此要承担更多责任,文章过度强调世界最大碳排放国的定位,对中国来说并不公平。
其一,从历史角度来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起步较晚,导致全球升温的温室气体主要是由发达国家贡献的。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温室气体的历史贡献只有美国的1/4,人均碳排放量也不及欧美等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其二,从国际分工来看,中国在国际产业大转移中成为世界工厂。许多“中国制造”的碳排放,并没有被中国人消费,而是出口到人均碳排放已经很高的发达国家。其三,从减排承诺来看,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目标。并且已取得累计减少碳排放、利用清洁能源等多项世界第一。中国的减排努力和减排承诺,已经超出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承担的义务。古特雷斯表示,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执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引领作用。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人类在经历新冠疫情之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的共同事业,而不是如《金融时报》所称,“将全球气候应对失利原因都归咎于中国”。
随着《巴黎协定》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球治理新征程也即将开启。应对全球变暖,需要大国之间良性沟通与协调,更需要全球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尚有疫苗可以阻挡,但全球变暖造成的地球危机却无法免疫。只有各国人民齐心协力,科学应对,才能够建成一个清洁美丽、共同繁荣、命运与共的美好世界。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