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与农业的那些事

未知

text

【亚太日报 】今天是第55个世界气象日,那我们就来谈一下这些年世界气象日与农业的那些事。(来源:综合信息)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主题的选择基本上围绕气象工作的内容、主要科研项目以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国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纵观整个气象日主题,直接间接的和农业有着必然的关系。

1962年 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8年 气象与农业

1976年 天气与粮食

1984年 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90年 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3月22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发表了题为《科学认知气候 关注气候安全》的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面临的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剧。

郑国光介绍,中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气候种类多且复杂多变,各地气候差异大。上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气温平均每十年升高0.23摄氏度,变暖幅度几乎是全球的两倍,高温、干旱、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增强。本世纪以来,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是同期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

郑国光认为,气候变化对中国影响巨大。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单产下降,主要河流径流量减少或变化不稳定,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物种迁移等生态恶化程度加深。温室气体持续大量排放将导致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中国面临的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