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签署1250万吨大豆进口合同 数量创史上第二大

亚太日报

text

中美签署了史上最第二大大豆进口合同,在今年全球粮食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上涨大背景下,中国锁定了关键的榨油和优质饲料来源。

据新华网,美国时间周四,来自中国和美国的20多家企业13日在美国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签署合同,中国企业将从美国进口1253万吨大豆和371吨猪肉及牛肉,进口金额总值达50.12亿美元。

合同公布后,大豆价格小幅走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1月大豆期约收低46-1/2美分,报每蒲式耳9.87-1/2美元。目前交易在9.78美元附近。

这笔1253万吨进口合同,是继2015年中美所签定的1318万吨采购协议之后的第二大合约。

代表美国签字方的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Jim Sutte称,这意味着中国几乎购买爱荷华州一年全部大豆产量,价值相当于美国粮食出口总量的10%。

他说:“这表明了市场对美国大豆需求广泛基础,中国是爱荷华州农民的巨大市场和巨大的就业机会。”

今年全球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全球气候异常,令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价格上涨至近两年新高。过去两个月,大米期货上涨近30%,小麦期货也上涨近15%。

昨天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进口大豆4481万吨,增加14.2%。

黄金头条网曾提及,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今年大豆进口量将达创纪录的8800万吨,十年内进口将达到1.21亿吨,相当于在目前规模上再增长30%。

为满足中国的需求,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已超过了玉米,巴西今年大豆产量或史上首次突破1亿吨。

补贴逐步取消刺激进口

过去三年来中国逐步削减农产品补贴。包括棉花、大豆、玉米、原糖最低收购价均倍取消,导致这些粮食作物产量下降。

2016年中国谷物产量13年来首次下跌。通过出售战略储备,中国国内粮食价格依然稳定。

经合组织(OECD)农产品高级分析师Andrzej Kwiecinski认为,中国将进口更多谷物、种子,更多牲畜、肉类,以及蔬菜、水果。

他认为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相较于进口作物,中国国内粮食成本的相对竞争力将变得更弱。

(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