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類新發現表明“專屬內耳”非歐洲古人特有

text

新華社華盛頓7月8日電(記者林小春)中國、美國和法國考古人員的一項新發現顯示,在中國華北地區許家窯出土的一個具有約10萬年曆史的古人類顳骨,長有與主要生活在歐洲大陸的古人類尼安徳特人極其相似的內耳結構,說明古人類進化史可能比以往認為得更複雜。

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有著與其他古人類截然不同的內耳結構,這一所謂“專屬內耳”因此成為鑒定尼人的標誌性特徵。

這項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吳秀傑研究員對新華社記者說,這一發現讓他們“非常意外”,它“首次在東亞古人類中提供了具有‘尼人內耳迷路模式’的化石證據,挑戰了以往‘尼人內耳迷路模式’專屬尼安德特人的看法,促使研究者重新思考以孤立特徵追溯人類遷徙及判斷人群親緣關係的可靠性”。

這一成果已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內耳結構像迷宮一樣複雜,因而被稱為內耳迷路。據吳秀傑介紹,內耳迷路埋藏在顳骨岩部,介於鼓室與內耳道之間,由半規管、前庭和耳蝸三部分組成。尼人生活在距今12萬至3萬年前,幾乎所有尼人都具有較小的前半規管、較大的外半規管,和相對於外半規管位置靠下的後半規管,這種特殊形態的內耳結構被學術界命名為“尼人內耳迷路模式”。

以往對史前人類內耳結構的研究主要局限於歐洲大陸的古人類,並不包括東亞古人類,因為東亞長期以來被國際古人類學界認為無尼人涉足。吳秀傑等人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和法國波爾多大學的同行合作,利用高分辨率工業CT技術,復原出中國藍田直立人、和縣直立人、許家窯早期智人、柳江早期現代人的內耳結構,結果發現其中的“許家窯15號”個體的內耳結構呈現“尼人內耳迷路模式”,這也是世界上首例在尼人分佈區以外發現的“尼人內耳迷路模式”化石證據。

但吳秀傑指出,這一發現還不足以表明東西方古人類曾經有過基因交流,“儘管許家窯人表現出尼人的內耳迷路模式,但是其顳骨在外觀上並未表現出尼人特有的衍生性狀。由於化石不完整,在缺乏整體頭骨及頭後骨的情況下,還無法推斷許家窯人特殊的內耳迷路與其整體身體結構的關係,但這項研究已足以說明‘尼人內耳迷路模式’並不是尼人專屬特徵”。

參與研究的華盛頓大學教授埃裏克·特林考斯則表示,通過考古揭示的部分人類進化史發展脈絡比較“亂”,而上述新發現使其更“亂”。它表明,真實世界中的人類並非以簡單模式進化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