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6月3日電
題:“大數據”時代中國傳統媒體陣痛中謀求轉型
新華社記者彭勇
周強
報紙能不能看視頻?《京華時報》給出的答案是“沒問題”。只要用戶下載一款名為“京華雲拍”的APP,對準加載了雲技術的圖片拍照,便會體驗到該條新聞的相關視頻、圖片和更多文字報道。
《京華時報》是一家位於北京的綜合性都市類日報,至今創刊已有13年,也是目前國內率先嘗試新媒體轉型的紙媒之一。
“一直以來,音頻、視頻都是報紙無法抗衡的痛。‘京華雲拍’的誕生彌補了傳統報紙的與生俱來的短板。”《京華時報》雲戰略中心副主任王思偉表示,這是該報在移動互聯時代做出戰略佈局的第一步。
大數據不再是BAT(百度、阿裏、騰訊)的專利。作為中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財經類媒體,第一財經推出了數字產品“大數據金融終端”。據其負責人尤曉瓊介紹,該終端以“源於新聞又高於新聞”的形態,覆蓋股票、基金、債券、宏觀和行業數據等多個領域,為用戶提供多層次大數據服務。
實際上,隨著大數據、智能手機、移動網際網路、雲技術時代的到來,發跡於工業時代,依靠出版、發行路徑的傳統媒體開始走到盡頭,在焦慮和陣痛中,紛紛向新媒體領域進軍,探索融合發展之路。
為應對視頻網站的衝擊,湖南廣電集團部署“只獨播、不共享”戰略,這意味湖南衛視傾力打造的《花兒與少年》《我是歌手》等獨家綜藝節目以後將不再與騰訊、優酷等視頻網站合作,而是在芒果網際網路視頻平臺播放。
芒果TV副總經理鐘誠表示,“依託湖南衛視獨家自製內容資源,以及引進的海量電影、電視劇、體育賽事、娛樂綜藝等優質內容,芒果傳媒完全可以把傳統電視打造成手機、電腦、電視都可以觀看的新興業態。”
事實上,在危機意識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開始挖掘內容優勢資源,嘗試跨業、混業經營,以支持龐大的采編、發行運行隊伍。
作為中國長沙的一家傳統都市類報紙,《瀟湘晨報》運營96360社區服務平臺似乎跟新聞無關。據介紹,當地用戶可在該平臺選擇網站、微信、電話等3種下單方式,足不出戶即可獲取家政服務、預約掛號、快遞收寄、糧油直銷、開鎖通廁、農土特產訂購等日常生活服務。
隨著越來越多社區服務店投入使用,瀟湘晨報跨界打造本地電商平臺的戰略規劃得以實現。數據顯示,去年營業額達5000萬,預計今年突破9000萬。
“我們十年前就認為紙媒將會沒落,一方面我們強化晨報在長沙的發行份額,另一方面我們又想法設法尋找未來可以支撐瀟湘晨報傳媒運營有限公司體量的其他支柱產業。”劉宇說,所謂的跨業經營,就是一隻腳在自己擅長的媒體領域,一隻腳在其他行業,“將報社的公信力轉化為生產力”。
當然,在中國土壤下產生的傳統媒體依然還堅守精神家園,把社會效益擺在突出位置。
“我們正在以10報1刊1網群的傳播體系為支撐,面向數字新媒體時代,掀起一場數字化轉型和新媒介經濟的傳媒再造。”新疆經濟報社社長、總編輯晏果輝說。
據介紹,新疆經濟報社舉辦了維語綜合網站——托格拉克網,開通了維語客戶端,為維族群眾打開了解世界的窗戶;他們還全力打造“直通中亞大通道工程”,俄文、塔吉克文《大陸橋》、亞歐貿易網、中亞電子商務平臺等構成了“媒介大陸橋”,為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拓展新空間。
在中國不少媒體業管理層看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已成現實。一方面傳統媒體需要進一步挖掘自身優勢,堅持“內容為王”,培養“技術基因”,變“權威發佈者”為“信息提供者”;另一方面要加快戰略佈局,進一步探索文化金融、文化地產、文化旅遊等領域,完善跨行業產業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