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意念控制不再是“特异功能”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 虞超】提起“特异功能”这个富有时代烙印的名字,许多人的脑海中都能想起星爷的经典电影《赌圣》,片中由周星驰饰演的左颂星每次喊出“三叔”的时候,吴孟达饰演的黑面蔡就会手舞足蹈浑身抽疯外加失去意识。

面对这一现象,黑面蔡振振有辞的说自己是被“声音影响了脑电波”,再加上星爷的透视眼,隔空取物,意念控制等“人体特异功能”,影响了一代人的童年时光。虽然许多年后,“特异功能”被证明不过是魔术师的噱头,然而时至今日,意念控制却早已不属于“特异功能”的范畴。

眼瞅着曾经无数人梦想的“超能力”终于成为现实,不少人在兴奋之余也不禁产生疑问:就现阶段而言,意念控制要如何实现,又到底能做些什么呢?不久前,一个名为EEGSMART的技术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Umind”的脑电波智能产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算法,可以将使用者的脑电波转换成相应的信号,再借助手机蓝牙即可顺利操控一架小型无人机,甚至可以让其完成一些复杂的特技动作。虽说和预想中的“意念控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过将这一概念从幻想变为现实,已经是不小的创举了。

除此之外,Umind还能通过对用户脑电波的持续监测,进行“欣赏度”、“兴奋度”、“专注度”和“放松度”四个维度的综合分析,判断用户当前场景对当前播放歌曲的体验度。体验差系统会自动切歌,体验度好则会自动加入收藏。当然,这种“意念控制”还比较初级,只能根据当前情绪识别结果推送相关特点歌曲,暂时还不能达到意念精确点歌的程度。

除此之外,意念控制还能做些什么?

全新的VR交互方式

在如今炙手可热的VR上,同样可以借助脑电人工智能技术,例如当前让许多研究者都颇为头疼的VR人机交互。目前,主流的人机交互包括传统的外设手柄,以及动作捕捉技术。而从今以后,又会多出脑电波控制这一选项。在未来的VR硬件上,删去不必要的外设将是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或许将脑电波和动作捕捉技术相结合,能实现1+1>2?

为残障人士带来希望

那些曾经因为伤病而导致行动障碍的人们,可以使用由脑电波控制的新义肢;如霍金般的渐冻症患者,能够更好的与人们交流;盲人可以借助脑电波的力量,可以像“超胆侠”那样,将外界环境模拟成视觉影像。曾经因身体的限制而无法与周围人交互的日子,即将过去。

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

随着脑电波技术的发展,类似“星际争霸”中星灵的交流方式,即心灵交流也会成为可能。这种像传说中的“心灵感应”或是“读心术”的技术将能解决很多矛盾纠纷,男性不会再苦于“女人心,海底针”,而那些善于欺骗的人也将无所遁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到时候,个人隐私又该如何保护?

虽然从现在看来,这些概念有的还略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脑电波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仅仅是时间问题。届时,人们通过意念交流或许就如同今天用智能手机发微信一样随意,就像当年没有人会相信计算机能走进寻常百姓家,汽车可以通过电力驱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