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儘管上週五舉行的證監會例行新聞發佈會沒有給出滬港通的啟動日期,但相關業務早已引來不少市場參與者。
10月21日,專業服務機構安永表示,隨著滬港通通車在即,國內資本市場與香港市場將實現更緊密的聯繫,相關措施將讓不少已經在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尋求第二上市或赴港上市可能,以充分受惠於香港市場的高流動性和籌資能力,以及與中國內地的地緣優勢。
在A股IPO速度放緩的情況下,今年以來已經有9家內地企業轉板香港市場。那麼,在A股IPO堰塞湖待解,滬港通又給兩地市場和投資者帶來不少潛在利好的情況下,排隊IPO企業轉板香港市場的可能性在哪裡,又將面臨哪些問題?
IPO****堰塞湖難解
截至2014年10月10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總數達到623家,其中,已過會33家,未過會590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566家,中止審查企業24家。
雖然IPO已經“開閘一段時間,但排隊等待上市的隊伍依舊漫長。今年3月底,證監會官方微博發佈的發行監管問答指出,“目前在審首發企業數量較多,在較長時間內難以輪到新申報企業,建議保薦機構協助發行人合理把握申報時間,同時鼓勵企業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或海外發行上市。
在監管層鼓勵企業到境外上市的背景下,近日已經有包括倫敦證券交易所、香港聯交所、紐約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以及韓國交易所等先後到中國內地舉行了IPO推介活動,並紛紛推出簡化審批等優惠政策,以吸引境內企業到境外上市。
根據安永最新的統計資料,2014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場呈現強勁復蘇勢頭,香港已連續10年位列全球IPO市場前五位,被認為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首選的國際交易所。截至9月底,香港市場共有78家公司首發上市,融資總金額1311億港元。
中銀國際全球行銷中心董事總經理周弋邦認為,香港市場有諸多優勢吸引企業赴港IPO:已披露為本的市場化運作、時間表可控、上市公司架構靈活、基石投資者參與上市發行、企業IPO6個月後就可以申請增發無需交易所審批、香港市場也為企業在後市進行並購並提供擴張及國際化機會。
截至9月底,香港上市公司共1700多家,其中內地企業超過850家,數量占比接近50%。
“由於內地多個主要行業和國企的持續深化改革,以及充實的擬上市企業管道,將刺激香港IPO市場有更好的表現。安永審計服務合夥人唐嘉欣對記者表示,從以上邏輯看,企業選擇在香港上市將有助於內地發行人建立國際化運作平臺,拓展境外市場,提高競爭力。
赴港上市不是萬金油
從目前的香港市場裡,不難找出在A股IPO堰塞湖之後轉板上市的企業。今年7月登陸香港市場的迪信通(06188.HK),上市之路是一波三折。
迪信通高級副總裁黃建輝透露,迪信通在2006年開始籌畫上市,原本打算在海外上市,一個管道是報證監會國際部審批,耗時比較長,另一個途徑是借道紅籌;但是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後,2006年9月商務部10號文增加了紅籌上市難度,所以迪信通在2009年決定還是在A股上市,並對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
“2011年我們把上市材料提交到證監會,證監會接受了,做了及時回復,之後我們便開始了漫長的等待。黃建輝表示,經歷了中國股市頹靡、監管層人事變更和機構調整後,2013年迪信通管理層看到融資計畫實現不了,就終止上市,籌畫赴港IPO。
根據中銀國際提供的資料,目前香港市場受投資者青睞的板塊主要有醫藥、TMT等,但從目前的情況看,A股市場給予TMT企業的估值仍舊比香港市場更具有優勢;而香港市場歷來以金融、地產、消費品類上市公司為強項。這也意味著,至少從行業上看,對於排隊等待IPO的企業來說,赴港上市並非萬金油。
雖然目前在證監會排隊等待A股IPO的企業大部分均能達到H股直接上市在財務指標方面的要素要求,但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永良認為,適合發行H股的公司至少應該具備以下特點:“願意按照符合國際標準的架構進行公司治理;希望提高國際資本市場、業務領域知名度;不想承擔A股長時間排隊審查的時間成本、一輪一輪的財務核查;原有股東不急於套現等。
滬港通吹動轉板風潮?
根據規定,滬港通總額度5500億元人民幣,滬股通的總額度300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的總額度2500億元人民幣,參與港股通個人投資者資金帳戶餘額應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
“港股通將極大地推動內地資本市場國際化,資本市場的制度趨同化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外,滬港通計畫會跟隨離岸人民幣市場去連接全球的其他市場,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一步。安永華北區審計服務主管合夥人張明益說。
在滬港通之後,香港市場原先的流動性問題有望得到一定的改善,外界也認為將給兩地市場都帶來增量投資資金。對於急於上市的企業來說,具有與內地地緣優勢的香港市場成了轉板的優良選擇。
港交所北京代表處副代表黃興玲表示:“滬港通給兩個市場都帶來了活水,對已經上市的內地企業和考慮去香港上市的企業也是利好。如果進入滬港通名單,不僅香港投資者可以買,其他內地投資者也可以買。上市公司的價值能更好地被挖掘。
中國聖牧(01432.HK)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姚同山對記者表示:“赴港上市費用2000萬元左右,分攤到後面幾年來看,這並不是很大的問題。作為企業我們要考慮效率問題,拖上兩年在國內排隊等上市的費用也相當高,損失也不僅是2000萬元。企業上市越快越好,時間上的成本可能比仲介機構的費用要高,隱性成本不可忽視。 (一財 林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