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經濟,她悄悄偷走了我們的心……

亚太日报

text

文化產業發展再思考之四——虛擬經濟,她悄悄偷走了我們的心……

如果至今還有人相信中國將出現給地球鑲一個金邊,給長城貼上瓷磚的宏大企業,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個白癡,但不知為什麼MBA課程中,關於吃一堆狗屎可以增加兩百美金的GDP故事儘管講了十幾年,但我們的企業依然陶醉在做概念、編故事的虛擬世界裡?虛擬經濟已經悄悄偷走了我們實體經濟的心,讓中國的企業無心做實業,讓中國到了無心製造,無心創造的危險邊緣,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虛擬經濟,據說是馬克思最早提出的,中國研究虛擬經濟是從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開始的。我們的學者一般情況下想推崇某個主張,必先搬出祖訓開始引導,甚至搬出滿清中國為什麼以4、5倍英國、日本的GDP優勢卻打輸了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就是因為滿清中國沒有可以快速融資的資本市場,以這樣的慘痛教訓來引導我們快速發展,以證券、期貨、期權為代表的虛擬經濟。誠然,我們中國無論在滿清還是更早時期的唐宋元明都很強大但都很質樸,只知道農工士學商而不知道用什麼工具能撬動世界。因此,雖然我們的遠洋船隊比哥倫布早200年但我們沒有征服一個國家或地區成為我們的殖民地;雖然我們600年前經濟總量就如今天的美國,但我們沒有出現過索羅斯、巴菲特這樣的資本大鱷。我們太需要補上這門課!殊不知馬克思提出的虛擬經濟是從虛擬資本衍伸出來的,應該與實體經濟相匹配,協同發展的虛擬經濟;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的的虛擬經濟。因此,2002年的十六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要正確處理好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係問題。2008年時任國家總理溫家寶在第7屆亞歐首腦會議上再次強調“要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係,我們需要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來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虛擬經濟必須與實體經濟相協調,絕不能因為虛擬經濟出現問題而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

反觀現在,我們這堂課已經補過頭了,隨著虛擬經濟的發展其規模已經遠遠超越了實體經濟,成為與實體經濟相對獨立的經濟範疇。特別是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又為虛擬經濟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活力,但又增加了虛擬經濟新的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

人性的弱點中,投機性是與生俱來的,有了高度的投機誘惑,不穩定性和高風險性都有可能置之不顧。我的一位想去澳門做點事的朋友跟我說,如果一個農民一年種地的收入可以有100萬,他可能會安安穩穩的種他的地,但如果有人告訴他,注入一個概念、包裝一個故事,他可以在股市中獲利一個億,試問,他還會安心種地嗎?朋友的假設不僅讓我聯想起身邊曾經接觸過的企業家,哪個不醉心於上市、溢價、市盈率等誘人的術語?哪個不醉心於收購、並購、包裝概念、增發股票,甚至還有時髦的“眾籌,然後圈一大筆錢?他們原本都可能是種地的或賣家電或賣電腦的,但最終都不做主業了,都用概念去圈錢了,或直接與政府勾兌、與銀行勾兌,去圈地了、去做房地產了。於是中國出現了一大批主營業務遠遠小於其他業務的上市公司,出現了一大批可以加大GDP和政府稅收政府政績的房地產和市政工程……我有個朋友原本是做房地產的,後來轉型投資文化產業,我很欣慰,中國需要文化強國,需要企業家投身文化產業,但結果還是直言不諱的在虛擬的資本市場裡圈錢,他們先是收購了一個ST上市公司的殼,然後僅僅注入了一些沒有核心價值的文化產業概念,經過資本高手的運作和莊家的推動,僅僅一年時間市值就增加了十幾倍,結果被敏感的財經記者解讀公司公告,引起深度質疑。最後,媒體報導的危機被公關掉了,他們依然是大贏家,概念依然,圈錢依然……我想,我們的上市公司可能都是這樣做大的。

我的那位想去澳門做點事的朋友跟我說,十幾年前,他見過一位日本商人,名片上印的是產經經理,當時他不太清楚什麼是產經,日本客人告訴他,他們的產經就是產業經營,先要做產業,然後是經營好產業。時至今日,他才恍然大悟,為什麼日本一個區區島國,製造業如此發達,品牌如此之多的原因了。所以他堅信,自己用二十年時間埋頭做博物館產業終會有發光發熱的機會。而我們現在的企業家,大多在玩概念,大多還在在虛擬經濟中享受饕餮盛宴,儘管在高流動性、高風險中死了一批又一批,但在高度投機性的誘惑中,他們仍然陶醉至今,還會有多少企業家醉心於實體經濟,潛心於中國製造,甚至是中國製造的產業嗎?企業家本來應該是為救國救民而應運而生的,但有多少企業家懷有實業救國之心?

古人雲:心之官則思,心是用來思考的,心不在了還能思考什麼?古人又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了,還能做什麼?如果再看見了只當看不見,聽見了只當聽不見,那麼,我們就算到了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的那一天也不知是什麼滋味了……

作者簡介:

袁海興,原新華社直屬報紙----現代快報總經理,現為南京大學奧美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