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6月10日電
題:經營理唸有異:洋股東出走中國基金
新華社記者王原
繼紐約銀行梅隆資產管理國際有限公司兩周前宣佈轉讓其持有的紐銀西部基金49%股權之後,道富環球成為近期第二家意欲撤資的中國公募基金公司外資股東。
“月初我已經從公司離職。”一位道富基金前僱員告訴記者,由於經營理念的差異,中外股東在發展思路上出現分歧,公司二股東道富環球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已經決定退出道富基金,“公司目前已成一盤散沙,人心不穩導致了大量員工離職。”
公開資料顯示,道富基金是2013年6月成立的合資基金公司,註冊資本3億元人民幣,中方股東為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外方股東為道富環球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9%。
“中外方經營理念‘打架’是道富環球撤走的最大原因。”上述人士透露,中融信託希望道富基金依託其優勢,多在專戶和子公司上發力,拉來了許多融資類通道項目;而道富環球則對這種做法不理解,認為通道業務會增加經營風險,對公司品牌造成負面影響。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道富基金的從業人員現在只有39人。雖然道富基金成立至今已經一年,但卻僅僅管理一隻固定收益產品。2013年該公司虧損6394.51萬元,成為虧損最多的基金公司之一。
合資基金公司在中國已經走過了12年的發展歷程。在目前的91家基金公司中打著“中外合資”標記的已達48家,佔比52.75%。但是在資管規模方面,合資基金公司實力顯然不如內資公司,公募資管規模僅佔公募資管總規模的47.92%。
一位基金業資深人士說,合資基金公司成立之初,監管層和金融機構都希望能夠引進國外豐富的資產管理經驗和人才,一般都是外方不控股但掌握經營權,董事長和總經理分別由中方股東和外方股東派駐。“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外方股東開始變得弱勢,而國外的投資方法和理念也開始出現水土不服。”
經營理念難以調和也成為合資基金公司內外資股東的難解矛盾。2006年,金元證券與比利時聯合資產管理公司合資成立金元比聯基金公司,主打保本型基金。據相關人士透露,這是當時比利時方所堅持的一個想法,著力將該公司打造走保本化的道路。但後來發現保本基金在國內屬於小眾品種,且在A股的牛市期間賣保本基金自然經營慘澹,前行的道路越走越窄。2008年公司又改弦更張,開始發行偏股基金,業績可想而知。
2012年的3月20日,該公司發佈了更名公告,由於香港惠理公司以4050萬元人民幣向比利時聯合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了49%的股權,公司正式更名為金元惠理基金。比利時聯合資產管理公司投資5年虧損3300萬元之後黯然退出。
“思維模式”的差異似乎使得中國市場上的合資基金公司的中外股東衝突難以避免。“對於中國人來說,賺錢至上,所以近年來基金公司紛紛設立子公司開展通道業務。”華泰證券基金分析師王樂樂說,與之相對,外資方做的往往是“燒錢”的事,如搭好架構、做好品牌等,雙方發展思路迥異。目前來看,這一矛盾將在基金業內長期存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