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道,最新一次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將目光聚焦自由貿易區戰略,提出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那麼問題來了,自貿區戰略為何能贏得主動?建設自貿區網路這盤大棋,中國戰略如何?
自貿區的概念,在國際上已經發展了多年,內容和形式都在不斷變化。普遍認為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就是在一國內部設立的特殊政策區,區內外國貨物免稅進口,取消配額管制、可發展離岸金融業務等,也就是“自由港的加強版,知名的包括巴拿馬科隆自貿區、德國漢堡自貿區、美國紐約1號對外貿易區等。上海自貿區也是這一類,不過功能更為複雜,也更現代。
廣義的就是指經濟體之間建立的貨物、服務、資本自由流動的大市場,是一種全面的經貿協定,比如中澳、中韓自貿協定,中國-東盟自貿區、北美自由貿易區等。這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所指的自貿區戰略,主要還是側重這一類。
對中國而言,建構自貿區網路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現在也到了必須抓緊去做的時候。向內看,中國經濟總量全球第二,進出口貿易總額全球第一,外國儲備世界第一,接收外商投資額世界第一,對外投資已是世界第三。中國發展到今天,幾乎所有重要的商業領域都和世界有了深度關聯。為自身和經貿夥伴的長久利益,中國必須優化其對外經濟的關係網和價值鏈。
向外看,美國和歐洲已有了明晰的規劃。美國提出“一體兩翼,以北美自貿區為主體,分別構建面向亞太和歐洲的超級自貿航母TPP和TTIP。歐洲和不少亞太國家積極回應。美國的目標也很明確:確保未來經貿規則繼續體現美國優勢,而且要先於新興國家對未來全球貿易規則進行重塑。
新一屆中央決策層履新以來,自貿區戰略被擺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中國先是和冰島、瑞士兩個發達國家簽署了自貿協定,將正式簽署這類協定的國家擴大至12個,近來又相繼實質性結束與韓國和澳大利亞的自貿談判。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總額超過我國進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應當說,雙邊領域的自貿戰略總體進展不錯。
更重要的是,中國已決心在更大範圍內下一盤棋。本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釋放的一大信號,就是強調將自貿區戰略與“一帶一路戰略相嵌套,讓二者交相輝映,彼此增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說,要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建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眼下多數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44億,經濟總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可以想見,中國如果能和這些沿線國家建立自貿關係,同時繼續強化與日韓、澳大利亞、美歐等重量級經濟體的經貿聯繫,整個對外開放的格局必將為之一新。
另一方面,在APEC北京會議上,中國還努力推動“亞太自貿區的概念,並將實際啟動亞太自貿區寫入了會議正式檔。構建一個覆蓋亞太的綜合性自貿區,除了少數國家略顯遲疑外,大多數經濟體回應積極。中國還提出推動中歐自貿區可行性研究,加快建立中日韓自貿區、中國-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等主張。這些自貿區有點有線有面,從戰略上講,這不僅對中國發展有益,更是中國向亞太乃至全球提供的重大公共產品。換句話說,其他經貿夥伴完全可以搭乘中國經濟的快車攜手發展,中國也歡迎你們這樣做。
在全球化2.0時代,中國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自貿區戰略不是簽訂個互免關稅協定這麼簡單,而是反映了一國在全球調配資源的能力和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影響力。當下的中國需要的也不再是資本、技術的單向流入和簡單的加工貿易,而是在資本、技術、市場、標準等領域與外部世界相互支撐、雙向來往、深度互動。
自貿區網路建設得好,貨物、資本、技術、資訊的流動就會更加順暢,不僅會連帶推動國內金融業、資訊工業和其他服務業的大發展大升級,即“以開放促改革,也會使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產生新的“化學反應,進而改變周邊外交與國際關係格局,為我們贏得更大的戰略主動和發展空間。一句話,這步棋若下的好,滿盤皆活。從國際經濟治理的旁觀者、跟隨者到參與者、引領者,就從推進自貿區戰略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