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 | 跟着纽约客 足不出户看世界

亚太日报

text

在美国,有一个说法是:“想进入大都会社会圈子,你就必须读一读《纽约客》。”

还有另一个说法是:“一看《纽约客》漫画,人类就发笑。”

《纽约客》漫画的魔力,让这份年鉴告诉你。

第一个十年

**1925 - 1934 **

《纽约客》杂志的首批艺术家们重要的共同主题就是纽约本身。纽约地铁线路的复杂,建筑工人用起重机送上去一个瑞士黑麦面包,俱乐部女郎、身形窄小带礼帽穿燕尾服的年轻男人、色眯眯的老绅士……它们共同构成了《纽约客》上纽约最初的疯狂印象。

在股市崩溃的1929年,《纽约客》艰难地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过也只是在贫困线上下挣扎着,勉强维持运营,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家都举步维艰。但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威廉 · 克劳福德 · 加尔布雷思笔下的小情人,她正惬意地斜靠在秃顶的甜心老爹的边上。甜心老爹正对一个朋友说道:“我从来不向她解释大萧条是什么,不然她会担心的。”

“我从来没告诉过她关于‘大萧条’的事情,不然她会担心的。”

第二个十年

**1935 - 1944 **

1935年至1944年,是《纽约客》蓬勃发展的时期。用不那么严肃的调侃从侧面反映主题,这种做法并不是为了抢风头、博出位,除了每周将欢乐送到读者门前,这些漫画也是展示想象力、欲望、思考历史的一扇窗。《纽约客》的那种讽刺意味和轻松诙谐在这时早已显露端倪。

1940年,《纽约客》历史上最著名的漫画之一出现了:查尔斯 · 亚当斯的无题漫画。作品中的滑雪者正朝下坡俯冲,雪橇板在雪中留下的痕迹显示,这位滑雪者既没有直接穿过身后的那棵树,也没有从旁边绕过它。

第三个十年

**1945 - 1954 **

1945年,《纽约客》漫画艺术在经历了震惊、惊奇、欢笑以及放松后,最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余波所带来的令人愉悦的创伤中解脱出来。

1945年,漫画家们纷纷用作品来纪念战争结束的一天,米沙 · 里克特笔下,中年发福的秃头士官对一群士兵说:“记住,老百姓们已经经历得够多了。不要逼迫他们讲述惨痛的经历,但如果他们愿意说的话,就让他们说吧。”

“记住,老百姓们已经经历得够多了。不要逼迫他们讲述惨痛的经历,但如果他们愿意说的话,就让他们说吧。”

战后几年,杜鲁门总统批准了氢弹的制造;朝鲜战争爆发;太平洋上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纽约客》的漫画在严峻的形势下依然努力给读者带来轻松和欢乐:玛丽 · 佩蒂笔下,一对富有的夫妻坐在晚宴长桌旁,妻子说“难道就没有人想过要说服共产主义者过一过我们的生活吗?”

“难道就没有人想过要说服共产主义者过一过我们的生活吗?”

第四个十年

**1955 - 1964 **

生活在1955年至1964年间的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但回过头来看,那确实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美国的消费主义和工业生产为美国大众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物资,在流行文化中,摇滚乐开始压过甜美的乡村音乐;绘画上,坚毅、英雄般的抽象表现主义开始入侵欢乐的波普艺术和毫无感情色彩的极简抽象艺术,一抹轻快渗透到了这片原本以勤劳刻苦为荣的土地和人们的思潮之中。

“这套玩具是为了让小孩子尽快适应真实世界而设计的。无论他多么仔细地组装玩具,最后都会失败。”

第五个十年

**1965 - 1974 **

在这十年间,《纽约客》的漫画几乎很少展现类似伍德斯托克摇滚音乐节或者五角大楼游行这样的大事件。漫画家们对人与人之间不受外界影响的关系更感兴趣。通常,这些漫画家会重现杂志创刊初期的一些漫画的主题,就像好莱坞的导演反复拍摄“老西部”一样——疯狂的科学家、来自外太空的访客、打击自己古板的或自命不凡的丈夫的明智妻子、荒无人烟的孤岛、到达天国之门的人、面对法官的被告人,当然了,还有会说话的动物。

“我要告诉你多少次?弯腰!”

上帝爱鸭 熊的惩罚 猴子叔叔

猪的世界 猫的睡衣 一会儿见,鳄鱼 狗的一生

酩酊大醉 马不喝水莫强求 舒适生活

第六个十年

**1975 - 1984

**

在1975年到1984年这段时间,充满“男人与男人之间”元素的漫画开始逐渐退出舞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漫画不再来自某些特定群体已有的设想,而更多带有无厘头的色彩。比如T.K. 阿瑟顿的《桌面整理器》,里面有女用长围巾、巧克力碎屑、右胳膊肘、左胳膊肘, 以及另外8个格子。

口衔拖鞋的狗莫名其妙地开始流行。我们都知道,有种圣伯纳德犬,脖子上总挂着一壶白兰地,可以把报纸叼到房间里,这个忠诚的四条腿的朋友会把舒适的鞋子叼给它的主人,而它的主人,正躺在舒服的椅子上惬意地休息着。

第七个十年

**1985 - 1994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漫画题材层出不穷,比如:永无止境的贪婪;令人瞠目的虚伪;愚蠢无聊的冒险;被反复念叨的“我们伟大的祖国”。

“但如果你不滥用职权的话, 你怎么会知道自己是有权力的呢?”

与此同时,真正的邪恶正在可怕地蔓延——世贸大厦双子塔1号楼的爆炸、洛克比空难, 艾滋病开始在全球蔓延,臭氧层空洞也越来越大。吸烟的人逐渐减少,而抗抑郁药的消费人数却急剧上升,同样上升的还有性骚扰案件。那段时期的《纽约客》漫画,都表现出了那时人们在“糟糕”与“荒谬”之间的窘境。

“孩子,我和你的母亲一致认为,你已经长大,可以自己去倒水喝了。”

第八个十年

**1995 - 2006 **

2001年9月17日发行的《纽约客》是自从1946年约翰·赫西的《广岛》发表之后,第一次去掉漫画版面的一期杂志——在世贸中心被撞毁的随后几个月里,漫画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才合适。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同时保持坚定和怀疑的时代。疯狂的拜金主义,掩盖在大量的阿谀奉承底下的小型企业的刻薄和虚伪为漫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一大批有关互联网的漫画,比如最著名的“在网上,没有人会知道你是条狗。”

《纽约客》的作家伊恩 · 弗雷泽说:

漫画是手和眼,而不是呼吸制造的语言。它就像意味深长的一瞥或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耸肩,不会瞬间消失,其最初的自发的自我将会永远留存。你越是观察,便越见其鲜活,那黑与白的线条永远在颤动着,仿佛刚刚被牵扯的线团。

《纽约客》在创刊80周年之际,推出了一部经典作品——《纽约客漫画全集》,收录了在《纽约客》历史上熠熠生辉的2000多幅经典的漫画。它不仅是成千上万幅令人捧腹的漫画集,更是最合适人们阅读的一部记录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百科全书。

关于纽约,关于这个每天每天都发展变化着的世界的1925-2006年,这些漫画就是流动的时间,就是发言权。

《纽约客漫画全集》

这部作品集伴随着《纽约客》80周年庆而发行,收录了在《纽约客》杂志历史上曾经熠熠生辉的2000多幅具代表性的漫画作品,并配以文字解说。

这本书以每个十年作为章节,囊括了《纽约客》在每个十年里对社会的观察和影响。每个章节都由《纽约客》的知名作家来写介绍,包括罗杰·安杰尔、约翰·厄普代克、莉莲·罗斯等。

贯穿整本书的,是有关每个时期的时代主题——从大萧条和裸体主义到科技和互联网,各种风格迥异的漫画照亮了我们过去的时光和曾经迷恋的事物。这些由才华横溢的漫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正如《纽约客》主编大卫·莱姆尼克在前言中所言,是“美国文化中至为长久的流行品”。

这本书被《纽约时报》评价为“讲述了美国习俗和文化,又恰巧包含了无尽欢笑”。

(来源:浦睿文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