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國電商價格戰

APD NEWS

text

8月15日,市民從蘇寧和國美位於上海市內的兩家門店前經過。新華社記者裴鑫攝。

當一家零售商試圖通過壓低價格來擠壓競爭者,“價格戰就會打響,其他競爭者也會試圖壓低價格,由此引起一系列後果。聲勢浩大的一場“價格戰正在中國電子商務企業和零售業巨頭間打得正酣。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電商“價格戰的資本在於對銷售終端的渠道壟斷,渠道壟斷的依賴性導致中國企業創新能力持續滯後,依靠低價競爭來挖掘動力。

8月14日,大型購物網站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兩條微博成為“電商爭霸導火索。京東、蘇寧、國美等佔據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近80%份額的電子商務企業相繼釋放出“價格戰的濃濃硝煙。三天以來,越來越多商家捲入其中。

爭奪龐大的現實和潛在電商消費資源無疑是“價格戰的核心目標。截至2011年12月,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6萬億元,同比增長33%,未來數年時間裏,電子商務服務產業將迎來“黃金年代,2015年之前或突破10萬億元的規模。

電商“價格戰依託龐大的終端渠道,目的也是通過“價格戰吸引眾多消費者,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消費終端。

不過,消費者可不一定願意買單。伴隨著網絡促銷和電商“價格戰的,往往是投訴熱潮。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監測表明,用戶反饋較多的問題為網站系統癱瘓、訂單取消、虛標原價、下單無貨、發貨遲緩、售後不到位等。

一淘提供的第三方“戰後信息顯示,“價格戰首日,6大電商的大家電商品11.7萬餘件中,僅有5000多件商品價格有所下降,佔比約4.2%。許多網友對“價格戰並不認可。

不滿意的還有家電生產廠商。長虹、海信等企業相繼表示:電商“價格戰不能超越生產企業與銷售企業之間的協議。

復旦大學區域經濟史博士鄭維寬分析認為,中國企業發展存在著“模式慣性,一旦單一經營模式盈利、利潤、銷量、市場份額出現下滑,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同行競爭造成的,從而希望通過簡單的“價格戰方式擊垮對手,繼續以龐大的銷售量來維持盈利空間。

“盈利模式單一,缺乏創新能力,必然會造成競爭方式單一,行業增長空間有限,最後只能靠價格戰來維護自身利益。鄭維寬指出,中國企業缺乏成就“百年品牌的氣度。

上世紀90年代末,長虹、海爾等家電行業中也曾發生“彩電價格戰“冰箱價格戰“微波爐價格戰。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比較兩次“價格戰指出,此次電商“價格戰發動者為流通商而非製造商,只能帶來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的改變,不可能推動技術進步;因套利方式不同,風險資本比產業資本表現得更為野蠻;因製造業利潤和物流成本的剛性化,從長遠看,對家電零售價格的影響很可能微乎其微。

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家電企業已經擺脫了“渠道依賴症,成為掌握全球核心產業鏈和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它們憑藉持續推出的新技術、新產品,保持著自身盈利空間。

與之相比,近年來崛起的電商集團,或許需要及時剎車轉向。注重短期效應、眼前利益的“價格戰風險巨大、隱患重重。業內人士表示,這不僅給電商個體發展帶來嚴重衝擊,也將對整個電子商務良性發展帶來信任和誠信的雙重危機。

國外的零售巨頭和電子商務巨頭已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服務戰。

例如,亞馬遜不大願意將更多的錢打在“價格戰上。亞馬遜中國總裁王漢華表示,亞馬遜的選擇是把消費體驗做好,讓消費者為你說話。只要堅持核心競爭力,一定能夠分到屬於自己的蛋糕。

“簡單的一個廣告或短期的降價行為,並不能得到真正的持久的信任。網購愛好者王子蕙表示,持續的良好的購物體驗,才能贏得消費者真正的忠誠度。

“中國企業應該在‘賠本也不賺吆喝’的電商價格戰中反思發展模式,放眼長遠,科學發展,方能淬煉出‘百年品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