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術的前世今生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虞超】VR技術,全稱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由杰倫·拉尼爾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其具體內涵是綜合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各種現實及控制等接口設備,在計算機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境中提供沉浸感覺的技術。當然,隨著技術的發展,VR技術已不再僅僅局限于計算機平臺,當今如日中天的智能手機上,VR技術已開始嶄露頭角。

VR設備在面世之初就遇到了造價昂貴,體積龐大等問題,當初除了財大氣粗的軍方,幾乎無人問津,而一款叫Oculus Rift的VR設備則力圖改變這一現狀。自2013年推出開發者版本至今,已有大量知名游戲對其支持——是的,相信大多數人應該已經明白了,虛擬現實技術現階段最大的應用領域就是游戲。

VR硬件初探

游戲界對VR的第一次探索源自日本游戲界元老任天堂,1995年,任天堂推出了具有革命性的移動娛樂系統Virtual Boy,其技術原理是將雙眼中同時產生的相同圖像疊合成用點線組成的立體影像空間。但受限于當時的技術,這個研究成果還只能使用紅色液晶顯示單一色彩。在當年,索尼的PS、世嘉的SS以及任天堂本家的SFC都已經能運行色彩豐富畫面生動的32位游戲了,一臺智能顯示單一顏色的游戲機顯得如此雞肋。此外,頭部晃動會引起液晶偏振現象,導致圖像紊亂錯位。綜合以上原因,任天堂最初推出的70萬臺主機只消化了14萬臺,很多還是被商家打折出售的,再加上軟件廠商乏力,Virtual Boy很快就被市場唾棄,任天堂甚至將其稱為自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錯誤。

Virtual Boy的游戲畫面讓很多人無法接受

任天堂的老對手索尼則在十多年之后推出了自己的虛擬現實設備,吸取了任天堂的教訓后,索尼的產品不再局限于游戲,而是直接將自家產品做成了頭戴式顯示器,看片玩游戲來者不拒。不過問題來了,既然是顯示器,自然又落入了VR技術誕生之初的窠臼——重量大,價格貴,雖然能接電腦,也能和自家的PlayStation游戲機聯動,不過動輒5~6000元人民幣的價格還是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2011年11月,由索尼發布的VR設備HMZ-T1

創客,VR發展的催化劑

一個小小的紙盒就能玩轉VR

上帝說,要有光,于是世界便有了光;毛主席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于是創客們用紙盒目鏡做出了自己的VR眼鏡,把手機放在目鏡前,看起電影還確實有點虛擬現實技術帶來的畫面感,這種眼鏡不僅重量輕,價格也合適,一時間有不少人爭相模仿。不過紙盒給人的感覺終究是半吊子,于是有那么幾家上心的企業開始像模像樣的做起VR眼鏡了,暴風魔鏡、VRBOX等廠商開始在VR界小有名氣。不過VR眼鏡終究只是產品,正如當年任天堂的Virtual Boy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足夠的軟件支撐一樣,假如大家買來的VR眼鏡僅僅是看看電影,過不了兩天一定會審美疲勞。

VR的未來:一體機才是王道

VR技術要想形成屬于自己的產業,就必須在硬件和軟件上同時發力。現階段國內雖然后大量正規和山寨廠商在做VR眼鏡,但大多數走的還是低價路線,其原理依舊是紙盒+目鏡+手機,只不過紙盒換成其他材質罷了,像前文提到的Oculus Rift這樣有技術含量的產品并不多。此外,手機也僅僅是現階段國內VR市場最合適的應用平臺,它并非為VR而生,終究不是最佳選擇。一位該領域的專業人士表示,手機會逐漸淡出,未來VR界的走向,應該是更為專業的一體機。而當年因技術不成熟而惜敗的任天堂Virtual Boy,則早已舊瓶裝新酒,利用最新的圖形和顯示技術,再度走到消費者面前。今年年初,任天堂在歐洲再度注冊Virtual Boy商標。任天堂E3新聞發布會預告視頻和《朋友聚會:新生活》等多款任天堂游戲中,Virtual Boy也頻頻出現,相信在明年的E3展上,新一代的Virtual Boy就會亮相,這不僅僅是游戲界的卷土重來,也同樣為VR一體機的發展注入了一支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