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个城市都有一些成为都市传说的路边摊。
每个夜晚,深圳有至少3000人在等待一个臭豆腐路边摊出摊。
这个路边的名字并不公开,大家提到它会自觉隐去它的姓名,想要吃到它,最好是加入摊主的微信群。它行踪不定,每天老板把当晚摆摊的地方发进群里。有老食客对界面新闻表示,他加入的是摊主的6群,500人规模的群早已满员,没人知道这样的微信群老板还有多少个。
臭豆腐小车每晚5点出摊,但每天不到5点,就会不断有人问“老板今天在哪”、“老板xx地方20份,分开装、少辣、多萝卜”。摊上的臭豆腐会炸两次,让口感更香脆,还会配上自家腌制的萝卜丁,按配料和份量的不同,价格定在10到20元之间。
据闻,由于时常有人开车法拉利等豪车前去排队,老板曾在群里哀求,请大家不要开那么多车过去,引人注目外还扰民。
界面新闻于6月3日的晚上试图寻找这家臭豆腐小摊。老板已提前在群里告知将要前往某个天桥下摆摊,但到晚上10点,摊主没到,排队等待的食客与代购已经排成长龙,路边等候的车辆也贯穿了整条街道。
臭豆腐没到,等待的人们已经排出长龙。图片拍摄:卢奕贝
正在人们不断查看群信息焦急等待的时候,城管比臭豆腐先一步到达了。在所有人围观管理人员给路边聚集的人群、车辆拍照的同时,等候的人群纷纷疑惑,“不是说放开地摊经济了吗?还管这么严吗?”。
城管车到达现场。图片拍摄:卢奕贝
事实上,虽然自两会上有代表提出要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的建议后,截至6月24日上午,已有27个城市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但如北京、深圳等城市,仍未正式出台相关政策。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些城市不想做这件事,更大的可能是它们仍在制定细则,希望精细化管理。
虽然城管人员前往了臭豆腐摊位地点巡视,但或许由于摊主没到,或许是管理人员也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城管车在现场停留了5分钟后,在众人的目送中远去。
臭豆腐小车当晚正式到达天桥下的时间已是将近11点了,不到半小时,虽然排队的人流还有许多,但臭豆腐已经火速卖光。
臭豆腐排队现场,为保护采访对象,图片经模糊处理。图片拍摄:卢奕贝
有食客问老板,为什么不开个门店呢?老板无奈道:“其实我一直有在找合适的门面,但是还是租金太贵了。”这也是大部分路边摊,即使是打出了名气,也仍然坚持流动的原因。
对城市而言,激活地摊经济已是人尽皆知的好事,解决就业、促进消费、还给城市添人味儿。但具体到管理上,一味放开已被证明是不可行的。比如6月2日,大连的一个夜市开放后,便因出现交通堵塞、卫生“一片狼藉”等情况,被停业整改。
许多城市也意识到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比如上海便出台了《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将支持新消费业态发展,推进夜市经济发展,配合属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科学设置夜市,指导夜市落实管理主体、实施商户自治。支持特色小店开展“外摆位”经营,对外摆时间、摆放范围等实施精细化管理。
而在深圳,虽然还未出台具体细则,但据观察,在宝安、龙岗等离城市中心较远的区域,已有许多小摊摆上了街道,而城管的管理尺度也比过去更宽松了。人们等待的是一个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而不是让小摊贩们承担随意施政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