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祖国科技事业共同成长的经历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大国,涉及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一定要能自主可控,一定要有引领性、原创性的科学技术,才能步入强国之列。”
——刘经南院士获奖感言
6月12日,北斗三号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前夕,著名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刘经南院士站上湖北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接受湖北省委书记应勇颁发的湖北科技突出贡献奖。
77岁的刘经南,是我国卫星导航技术领域学科带头人,也是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工程应用领域开拓者。
他带领科研团队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从跟随、超越到引领,在我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域填补多个“空白”、实现多个“第一”。
不忘初心打破“国际惯论”
初中时,刘经南喜欢生物、化学和天文学。彼时,科学家发现的DNA双螺旋体结构影响着他。他自制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100倍左右,吸引了很多同学。
刘经南高中成绩优秀,本希望考取北京大学生物类专业。但却被武汉测绘学院录取,就读天文大地测量专业。
入校后,刘经南一度想过退学,来年再考一次,因为测绘专业与个人兴趣相去甚远。但老师和家人都劝他坚持下去。
此时,刘经南依然喜欢生物。读大一时,他时常去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课。
虽然起初对测绘热情不高,但他觉得“拿好分数,是一个学生应该做到的。”从此,门门课程都是高分。大二时,他接触更多测绘专业基础课,发现也有很多探索性和挑战性领域,逐渐对本专业产生兴趣。
大学毕业,刘经南被分到湖南煤田物探测量队,负责外业测绘,历经各种艰辛,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干就是11年。11年里,刘经南不忘初心:“我想做科学研究工作。”
1979年,36岁的刘经南顺利考入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读研。
1980年代,国家部署对西部油气资源进行探测,刘经南受老师委托西进青海、新疆。
高程坐标不精确,容易给后期的开采造成很大的误差。如何提高高程精度,是刘经南他们要解决的问题。面对挑战,他废寝忘食地埋首数据处理。
“用卫星定位的方式,通过高精度转换模型,就直接可以得到高程达到1米左右的水平”,修正了国际上卫星定位的大地高不能直接用于石油勘探的结论,满足了国家开发西部的重大需求。刘经南也因此收获了人生中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怀疑一切”攀登科学高峰
刘经南热爱教学和科研,喜欢在科研中探索挑战。
他历任武汉测绘学院所长、院长、副校长,武测合并到武汉大学后,又成为新武汉大学的副校长、校长,再到昆山杜克大学首任校长,一直坚持科研探索工作。
刘经南记忆犹新,上初中时读过一本关于马克思青年时代的书,书中马克思的二女儿劳拉问马克思:你最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马克思答:“怀疑一切”。
6月10日,刘经南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
刘经南搞研究有一个习惯,对教科书上的证明和理论,他都要先学习然后找出问题和不足,“我可不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来推导它?”
正是这种“怀疑一切,敢于挑战”的精神,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填补了多个空白,创造了数个第一。
为满足国内城市和石油勘探需要,创造性提出了一整套GPS三维地心坐标向量至高斯二维坐标的转换理论,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将GPS网三维平差转为二维平差的理论和方法。
研制出我国第一个GPS商品化软件;第一次提出GPS网随机模型质量控制概念、有关理论和处理方法,成功解决了大规模、高精度GPS网整体平差工程的一系列理论与实际问题;负责我国第一个GPS永久跟踪站(武汉)建立、长年运行和维护,提出一套永久站技术标准……
不仅如此,刘经南还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广域差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最早的技术思路和技术方案,是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第一人,同时参与这个被称为“中国GPS”的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至今。
自主创新 剑指“仰望星空”
创新方有未来。
刘经南负责研制的湖北省清江水电开发公司隔河岩电站水库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监测系统,成为全球第一个完全无人值守连续自动运行的大坝GPS自动监测系统。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中,该系统作为主要手段监测超水位蓄水下的大坝变形,对荆江大堤超蓄调度分洪科学决策起到关键性作用。
“如果把我们的研究分成‘跟随、超越、引领’三个阶段,隔河岩电站水库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监测系统是实现引领的开始”刘经南说。
20世纪90年代,刘经南带领团队参与“北斗”科研攻关。
一举攻克北斗卫星系统多个关键问题,解决北斗二号卫星姿态转换期间(每半年约15天)不能服务的问题,建立亚太地区首个包括北斗在内的卫星导航(GNSS)高精度国际分析中心,实现我国北斗异构星座高精度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的自主掌控。
高精度卫星导航增强服务系统,过去主要依赖美国和欧洲。刘经南说,“它们本来精度也不算太高,我们常常还被故意降低精度。”
2012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如何实现北斗系统高精度服务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刘经南带领团队,提出建设国家地基增强系统的创新方案,并在湖北省建立国内首个省级区域的北斗地基增强示范系统。
自主高精度卫星导航增强服务系统,在全国范围形成了分米级、重点区域厘米级的定位服务能力,打破国外垄断。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即将于本月发射升空,届时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完成全球组网。刘经南和他的团队迎来“仰望星空”时刻,他们拿下了湖北第一颗北斗多模多频高精度芯片,和中国首颗40纳米高精度消费类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他们正在继续攻坚7纳米、甚至5纳米高精度低功耗北斗芯片,北斗服务全球的蓝图正在刘经南面前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