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評出2015年亞太十大新聞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總部位於香港的亞太日報,邀請亞太地區讀者以投票方式,評選出2015年亞太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日期為序)。    

一、日本強行通過安保法案

在日本東京國會參議院,在野黨議員投票時痛斥安保法案(9月19日攝)/新華社

2月20日,日本安倍政府不顧國際輿論和日本民眾強烈反對,正式向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提出包括擴大自衛隊海外軍事活動的安保法草案。7月16日,日本眾議院表決通過該法案。9月19日,日本執政聯盟控制的國會參議院全體會議,不顧在野黨強烈反對,強行表決通過該法案。從而,安保法案宣告正式通過。這是二戰結束以來日本安保政策發生的最重大轉折,意味著日本徹底拋棄和平憲法和“專守防衛”的國策。

二、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病逝

一名風笛手在新加坡加冷劇院的李光耀追悼會上吹奏(3月27日攝)/新華社

3月23日,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病逝,享年91歲。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的25年間,李光耀一直擔任總理,打造了獨一無二的國家治理模式,為亞洲和平與發展以及亞洲同世界的交流合作做出了突出貢獻。成功的“制度建設”被認為是李光耀留給新加坡最大的遺產。隨著李光耀的去世,“小國大領袖”的時代落下帷幕。9月12日,新加坡大選結果揭曉,自1965年建國以來一直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取勝,李光耀之子李顯龍成功連任總理。

三、尼泊爾發生強烈地震

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人們在杜巴廣場上相擁痛哭(4月25日攝)/新華社

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8000多人在地震中死亡,2.2萬多人受傷,60多萬棟房屋倒塌。全國受災民眾達800萬,約占尼泊爾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地震波及南亞多國和中國西藏的部分區域。強烈地震使尼泊爾文化古跡損毀嚴重,加德滿都谷地7處世界文化遺產有6處遭到損壞;著名世界文化遺產杜巴廣場,約80%的建築倒塌;加德滿都地標性建築比姆森塔化為廢墟。強震造成的財產和經濟損失超過70億美元。

四、韓國爆發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

遊客戴著口罩在韓國首爾明洞商業區遊覽(6月24日攝)/新華社

5月20日,韓國確診首例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患者。此後,MERS疫情迅速擴散。截止11月25日,韓國最後一名MERS感染者因並發症死亡,這次疫情共造成186人感染,38人死亡,近1.7萬人被隔離,2000多所學校停課。12月23日,韓國衛生防疫部門宣布,依據世衛組織標准,MERS疫情將於24日零點結束。至此,從首例MERS患者被確診以來持續218天的疫情正式宣告結束。受MERSE疫情影響,韓國經濟,特別是旅遊業受到嚴重沖擊,預計今年經濟增速保三無望。

五、中韓、中澳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一艘來自韓國的貨船抵達威海港(12月19日攝)/新華社

6月1日和17日,《中韓自貿協定》和《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簽署,協議涵蓋貨物、服務、投資等十幾個領域,是中國迄今為止對外簽署的貿易投資自由化整體水平最高、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協定。12月20日,兩大自貿協定正式生效。中韓和中澳雙方逾90%的產品將逐步實現零關稅。兩大自貿區的建成將全面提升相互的經貿合作水平,也將給亞太國家和地區經貿的深度融合帶來巨大推動力。

六、亞太12國就TPP協定達成一致

在美國亞特蘭大,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左三)宣佈達成TPP貿易協定(10月5日攝)/新華社

10月6日,美國同11個亞太國家結束歷時5年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該貿易協定涵蓋全球40%的經濟產出,自由化程度較高,形成的經濟圈將對亞太地區國際經貿格局和經濟藍圖產生重大影響。TPP被認為是奧巴馬政府最為重要的貿易政策議程,也是其“亞太再平衡”戰略在經濟領域的核心手段,其設定的國際經濟領域新的規則和標准部分內容超越了世貿組織框架,因而將會對現有多邊框架下的貿易規則帶來沖擊。

七、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時隔三年重啟

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韓國首都首爾舉行(11月1日攝)/新華社

11月1日,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時隔三年後重啟。三國領導人在會上重申對三國合作的高度重視,一致同意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妥善處理有關問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是推動東北亞合作的重要平臺,這項定期會議機制因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錯誤認識於2012年中斷。此次會議重啟,有助於推動三國在經貿、人文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反映了東亞國家探求面向未來、共同發展的時代要求。

八、緬甸民盟贏得全國大選

在緬甸首都內比都,總統吳登盛與昂山素季握手,就向新政府平穩順利交接權力舉行會談(12月2日攝)/新華社

11月8日,緬甸舉行五年一次的多黨制全國大選,由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民盟)以壓倒性優勢獲勝,並依法獲得單獨組閣的權利,執政20餘年的緬甸軍人集團失利。昂山素季因家人的外籍身份將無緣參選總統,但她表示,將“淩駕於總統”,領導新政府。民盟以“改變”作為競選口號,表示將與各種政治力量合作,奉行民族和解政策。如何實現平穩過渡、組建新內閣、處理與軍隊的關系、推動和平進程,是民盟面臨的主要挑戰。

九、東盟共同體宣告正式成立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東盟十國領導人於簽字儀式後合影(11月22日攝)/新華社

11月22日,東盟十國領導人在第27屆東盟峰會上簽署《2015年建成東盟共同體吉隆坡宣言》,宣布以經濟、政治安全和社會文化為三大支柱的東盟共同體將於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東盟共同體是亞洲地區第一個次區域共同體,它的成立將使東盟十國未來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領域的合作更加緊密和統一化。這是東盟成立48年來邁出的歷史性一步,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

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

位於北京金融街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辦公場所(12月21日攝)/新華社

12月25日,經歷800餘天籌備,由中國倡議成立、57國共同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全球迎來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投行是第一家由新興經濟體倡議和主導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以投資准商業性的基礎設施、實現亞洲地區的互聯互通為目標。它的成立,是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標志著亞投行作為一個多邊開發銀行的法人地位正式確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