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小春)美國航天局近日公佈了登陸火星“三步走”計劃。宇航員不僅要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登陸,還要在那裏生活,最終在地球外建立可持續的人類立足之地。不過,該機構沒有說明實現這些計劃與目標的時間表。
美國航天局把登陸火星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地球依賴”,主要工作集中在國際空間站上,包括人類健康和行為研究、高速通信技術測試、先進防火安全設備測試、下一代太空服技術測試、3D打印技術測試以及可長期使用的生命支持系統研究等。
第二階段稱為“試驗場”,主要工作集中在數日即可返回地球的地月空間內。美國航天局將在這一階段學會在深空環境中執行複雜任務,包括2018年利用大推力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獵戶座”;2020年發射無人航天器,從一顆小行星表面採集巨石,挪至月球附近供宇航員研究;測試深空環境居住設施等。
第三階段稱為“地球獨立”,將實施火星鄰近區域包括火星衛星的人類任務,並最終登陸火星。宇航員將能夠在火星表面棲息地和運輸飛船中生活和工作數年;能利用火星資源製造燃料、水、氧氣和建築材料;能利用先進通信技術把科研數據和結果傳回地球,而將延遲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
美國航天局也列出了登陸火星面臨的諸多挑戰,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分別是運輸、太空作業和保持健康。報告認為,載人登陸火星的最大的挑戰是,在長達1100天的長期任務中確保人員安全,因為長期生活在微重力條件下會增加骨質疏鬆、肌肉萎縮、視力降低等風險,而高輻射則會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癌風險。
在運輸方面,飛船入軌後再降落將是一大挑戰。2012年,“好奇”號火星車在降落的最後階段,利用火箭推進式“空中吊車”,用纜索吊著緩緩降下。“好奇”號重約1噸,如果宇航員也用這種方式登陸,那麼飛船可能要重20到30倍。而返回地球時,也需要運輸工具先把宇航員從火星表面送入火星軌道。
除了面臨技術挑戰,這個登陸火星的“三步走”計劃,如何爭取到美國國會支持以獲取資金也是個難題。美國航天局局長查爾斯·博爾登在一份聲明中說,接下來幾週,他期盼著與國會議員探討該計劃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