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日本國會參議院10日舉行改選投票。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最終獲得過半數改選議席,贏得選舉,而包括非改選議席在內,參議院“修憲勢力”合計更是超過總議席數的三分之二,為首相安倍晉三啟動修改日本戰後和平憲法打開通路。
雖然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受英國脫歐、“安倍經濟學”破產、修憲勢力內部就相關議題存在分歧等因素影響,安倍預計不會在參議院改選後立即發起修憲動議。但自民黨幹事長穀垣禎一10日晚說,將在秋季國會召開時重啟參眾兩院憲法審查會,就修憲議題與各黨協商。安倍當晚也表示,將在憲法審查會的討論告一段落後舉行修憲公投。
探究修憲勢力大勝的原因,安倍擺弄民意的慣用政治伎倆奏效以及自民黨內外對手缺位的尷尬現狀,無疑是助安倍跨過危險門檻的兩大推手。
首先,日本社會獨立性較弱,政府議題引導能力很強,而用“安倍經濟學”掩蓋政治私心則是安倍屢試不爽的把戲。2014年11月,安倍為確保長期執政提前解散眾議院,以“日本經濟復蘇之路遭遇挫折”“‘安倍經濟學’需要‘問信於民’”等說辭博取選民認同,成功連任。但選舉結束後,安倍轉臉就把施政重點和政治資源投向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為核心的安保法修改上,最終強行通過安保法案,侵蝕“和平憲法”根基。這次改選前,安倍再次向選民打出“經濟牌”,對敏感的修憲議題則退避三舍,再次成功轉移了公眾注意力。
“是繼續推進安倍經濟學,還是重返黑暗的低迷時代,將由這次選舉決定”,“我們需要贏得選舉勝利,從而繼續進行以經濟為首的政權運營”……在不少日本民眾生活日漸困窘之際,安倍正是用這樣表面看關乎民生、實際上擺弄民意的政治口號,讓修憲議題成功“失焦”。
其次,綜觀當前日本政壇,安倍不僅在自民黨內鮮有對手,以民進黨為首的在野勢力更是無法形成強大民意氣場,難以對安倍政權構成實質性威脅。
“如果看自民黨黨內的話,安倍如今已經基本降服黨內各大派系,換句話說,自民黨內缺乏能夠挑戰安倍的力量,”中國學者、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於強說,“因此,雖然民眾反對安倍修憲,也不信任‘安倍經濟學’,但他們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日本大學政治學教授岩井友明(音譯)認為,此次參院改選的結果表明,在野黨不應停留在“只破不立”的層面,即一味地批評安倍政府,自己卻拿不出框架更為明晰、內涵更為豐富的政策主張,從長遠看,這樣的策略將無助於化解選民“即便不爽自民黨也不青睞民進黨”的選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