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或將分裂成A、B歐元

金融時報

text

【亞太日報訊】在國人每天都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推特治國”、“行政命令治國”之際,梁海明15日為金融時報撰文時提出不應忽略歐洲所帶來的隱患,尤其是應更加重視希臘或將再度爆發債務危機,有可能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所帶來的多重衝擊。

希臘兩年期國債收益率近日曾一度飆至10%,創下去年六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引發國債收益率飆升的主要肇因,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已對希臘的債務問題發出嚴重警告,認為希臘財政盈餘不可能達到歐元區債權人的目標,希臘的債務或有爆發式增加之虞,屆時環球金融市場恐又會有一番震動,甚而或會演變成“脫歐”收場。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日前也發出如果要削減希臘的債務,那希臘就必須退出歐元區的言論。

對此,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2月11日回應稱,他有信心能找到債務問題的解決之道。他並警告國際貨幣基金和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在處理希臘債務問題上應“停止玩火”,以及呼籲德國總理默克爾“請她的財政部長停止對希臘的侵犯”。

不少人認為,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又希望通過“欠債的是大爺”,這種以鬧“脫歐”來以死相逼的老招數來解決問題,但這次真的不一樣。適逢今年是多事之秋,變數甚多,內外環境均不利於希臘債務危機的解決。

在內部環境方面,目前希臘負債率為國內生產總值(GDP)179%,希臘債務問題之所以久病不斷尾,持續了八年一直都未能解決,歸根究底,希臘財政八個瓶子七個蓋,甚至只有四五個蓋的窩囊局面一直以來未見改變,反而正在惡化,這八年來只是依靠國際貨幣基金及歐盟提供的救助度日。

而且,希臘始終遭受稅基太窄、收稅不力、銀行資產負債表及監管脆弱,以及彌漫各地的結構性改革阻力等挑戰的困擾,經濟復原的速度不但不及預期,長遠增長恐怕只達1%,未來還有顯著下滑的風險。可以說,自2008年以來,希臘這一輪衰退不但遠差於歐元區整體,衰退幅度甚至比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衰退持續的時間有過之而無不及。希臘已經陷入了經濟越衰退,債務問題越嚴峻,債務問題解決不了,經濟越衰退的死亡螺旋。

在外部環境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大打親俄牌,歐盟該如何自處以對抗俄羅斯的威脅尚未可知;又遭遇英國脫歐餘震未了,歐盟各成員國自身難保,加上今年歐洲多國選舉,牽涉政局改朝換代,荷蘭選舉3月將打頭陣,接著是四月的法國、九月的德國,義大利也可能提早在今年選舉,令大局更為難料。

雖然根據時間表,今年7月才是希臘今年的還債高峰期,金額達80億歐元,但在3月和4月也要分別償還40億歐元左右。希臘債務問題在今年內外部政局均動盪異常的背景下,到底是令歐盟團結,對外迎難而上,還是選擇自掃門前雪,對希債問題置之不理,已成為了今年環球金融市場的最大隱患。

更為嚴重的是,梁海明表示,縱使歐盟願意再為希臘這位“大爺”提供一次債務減免,以拖延希債危機爆發的時間,可無論是希臘,還是荷蘭等歐盟國的債務問題都已積重難返,且一直存有“脫歐”之心,這無疑是將歐元這一貨幣聯盟推向懸崖邊,令歐元區遲早落得四分五裂的境地,屆時將進一步重創包括中國在內的環球金融市場。

一方面,在歐債危機爆發之後,一些歐元區國家不是尋求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尋求如何離開歐元區。市場上先後出現希臘、荷蘭等國“脫歐”之呼籲,希臘將“脫歐”稱作“Grexit”、荷蘭則叫“Nexit”。

荷蘭甚至還列舉了不少“脫歐”的好處,一是可以讓荷蘭政府、中央銀行不再受限歐洲央行,可以重新自行實施符合本國利益的財政、貨幣政策;二是可以自行規劃本國的經濟刺激政策,不用再考慮給歐元區其他成員國帶來的通脹或通縮的風險;三是不再使用歐元作流通貨幣,重用昔日的荷蘭盾(guilder)後,荷蘭政府可自行決定匯率的升值和貶值,以此增加外貿出口,推動經濟發展。

在部分歐元區成員國這種“人人為我,我也只為我”的心態下,讓不少歐元區成員國的國民質疑,是否還不值得為其他成員國而奮鬥,慷本國納稅人之慨,為“好吃懶做”的“窮親戚”承擔龐大的成本。在各成員國開始離心離德下,歐元這一貨幣聯盟已經逐步被推向懸崖邊。

另一方面,雖然八年來債務危機一直困擾歐元區國家,但歐元區各國卻幾乎沒有做出什麼實際性的補救,例如推行改善成員國的經濟結構、恢復財政政策的長期持續性、重建貨幣聯盟的體制架構等措施,以使歐元可以更加持久保持下去。

不少歐元區各國政府,都在選擇逃避問題,只希望通過負利率、歐版的量化寬鬆政策(QE)這些大印鈔票的方式,將問題掩蓋,希望留給更有智慧的歐洲下一代解決。

但這些方式卻往往事與願違。歐州央行的負利率政策,是希望將錢“趕出”央行,增加銀行給企業的貸款,以促進經濟發展。但是,銀行要增加給企業貸款,主要有利潤、風險偏好和流動性偏好的考慮,由於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貸款給企業的壞帳風險不能低估。因此,即使錢被“趕”出來了,銀行可以拿這些錢投資國債、貴重金屬等變現性高的保本資產,並不一定要冒險貸給企業,實體經濟可能仍難受惠。

加上,推行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挽救金融危機雖然有效,但在刺激經濟方面效果不佳,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的QE政策,都證明了大印鈔票吃力不討好,還將產生不少後遺症的措施,而且會讓原本債務嚴重的歐元區國家,更缺乏動力去推行緊縮政策,而是千方百計撈取這些多印出來的鈔票,依靠這些“容易錢”,而非勒緊腰帶、縮減開支的“辛苦錢”來還債。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只會讓債務將會越滾越大,債務危機再次爆發的風險也逐步提高。

因此,歐版的大印鈔票措施,只會導致歐元區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最終成為歐元的催命符。

梁海明認為,如果上述情況持續,未來3、4年內歐元將不再是歐元,很可能先分裂成“A歐元”、“B歐元”,經濟實力強大、債務很輕的成員國如德國、法國等使用“A歐元”,經濟實力弱小、債務嚴重的成員國如希臘、葡萄牙的使用“B歐元”。部分債務情況嚴重者如希臘、葡萄牙、荷蘭等歐元區成員國,情況如果繼續惡化將退出歐元區,重新用回本國貨幣,歐元區面臨分散的風險。

而無論是使用“B歐元”,還是有成員國重新使用本國貨幣,均會導致曾以歐元計價的上述國家的資產與負債,在轉換為本國貨幣或“B歐元”過程中,無法顧及其他金融工具的歐元價值。這有可能會摧毀資產負債表,引發環球金融震盪,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不能避免受到波及,這對已“走出去”或準備前往歐洲國家投資的中國企業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提前思考,未雨綢繆。(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