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与巴基斯坦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日久弥新,两国“铁哥们”友谊深入人心,中巴经济走廊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巴基斯坦是受恐怖主义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些年针对中国人和中资项目的袭击事件时有发生,如何保护中国在巴利益不受损害,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恐怖组织、极端组织是威胁在巴中国人身安全和海外利益的最主要因素,西方、印度势力的卷入使当地安全局势更加复杂化。此外,个别中国人在巴基斯坦的不法、不道德、不规范行为,也在当地激起了仇恨和袭击,严重损害了两国间的友谊。为保障中国在巴利益不受损害,应从政府、机构和个人多层次予以规范和协调。
威胁隐患不可忽视
中巴人民一直赞扬两国关系“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综合而言,中国人在巴基斯坦的安全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中资项目也能够在当地得以顺利运营。然而,巴基斯坦国内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武装势力及其土壤短期内无法消除,他们对巴基斯坦政府、军队和外国人的安全威胁将长期存在。
特别是,有些组织出于种种原因,针对在巴中国人和中资项目进行恐怖袭击,对两国关系发展和经济合作造成严重破坏。随着中国新冠疫情管控政策调整,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中资企业和人员来到巴基斯坦,这使得发生针对中国公民的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增加。对此,巴政府及安全机构和中国方面都要保持高度警惕。目前,中国人和中资项目面临恐怖袭击、游行示威、有组织犯罪、偷盗、抢劫、绑架等,在巴安全隐患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大型标志性、有象征意义的中资项目危险性最大。
今年4月26日,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班车在校内遭遇自杀式恐怖袭击,造成包括3名中国公民在内的4人死亡,巴恐怖组织“俾路支解放军”(BLA)的袭击目标就是针对中国人。2021年7月14日,中国企业承建的巴基斯坦开普省达苏水电站项目的出勤班车遭到恐怖袭击,造成9名中国公民死亡,这是中国公民在巴基斯坦遭受最严重的恐怖袭击。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龙兴春说,由于中巴关系密切,加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在巴的中国公民数量较多,以及巴基斯坦政府对保护中国公民高度重视,这让袭击中国公民成为恐怖组织绑架巴政府的手段。最近巴基斯坦地方法院对参与“7·14”达苏恐袭案的几名嫌犯判处死刑,不排除恐怖组织实施报复性袭击的可能性。巴基斯坦经济特区有限公司中国区代表马小平说,这些袭击的特点是针对中巴两国大型合作项目,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建议在巴中资企业予以重视并采取防范措施。
其次,针对中国人袭击事件时有发生。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谭国富说,疫情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巴基斯坦通货膨胀严重,外汇储备严重不足,民生问题突出,社会治安下滑严重,卡拉奇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堪忧,甚至首都伊斯兰堡相对前几年抢劫、偷盗事件也明显增多。而2023年巴基斯坦将迎来大选,选前政局将持续动荡,中国人面临安全风险增加。中巴官员学者举例称,有中国公民喜欢携带保镖取钱,结果遭犯罪分子“盯上”并抢劫;个别中国民营公司老板不尊重巴员工信仰和传统,诱发公司内个体对抗;有华人卷入当地政治游行示威遭误伤,等等。
再次,个别中国公民不法、不道德、不规范行为,在当地引发不满和仇视。目前中国人在巴不法行为包括:1、非法换汇:曾有中国公民非法换汇,金额巨大涉嫌洗钱犯罪,并且主犯携款跑路还造成失踪的假象,最终国内警方将其抓获;2、非法走私、售卖酒类、猪肉等违禁品:因巴基斯坦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该国禁止酒类、猪肉制品。在巴基斯坦购买、贩卖酒类需要办理执照,不少中国人为谋取利润不惜走私猪肉、酒类等违禁品并非法贩卖;3、非法开设婚姻介绍所、“骗婚”:有中国公民与婚介公司串通伪装成穆斯林“骗婚”,严重者以婚姻名义将巴基斯坦女子诱拐到国内从事卖淫活动,同时将中国妇女带到巴基斯坦非法从事性工作;4、非法使用旅游签证务工:部分民营企业或从事私营业务的华人使用旅游签证入境,在当地从事劳务工作,签证到期后未及时更换新的签证或回国……这些不法行为严重抹黑了中国人的形象,破坏了两国友谊。
安全局势错综复杂
巴基斯坦人权部长、国民议会议员皮尔扎达说:“不幸的是,我们在不同城市看到针对中国公民和从事中国项目的工人的致命袭击。有一些势力对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加强合作不满意,试图损害两国利益,我们必须保持警惕。”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亚太日报》特约评论员、原驻尼泊尔国防武官成锡忠说,目前可能对中国公民和中资项目进行袭击的组织和势力来自以下四方面:
首先,巴基斯坦本土极端组织,包括俾路支省的俾路支解放军和信德省的信德省革命军(SRA)。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信德省东邻印度,当地十分之一人口为印度教徒。这些组织认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侵犯了当地人的利益,又没有惠及当地民生,例如,中方建设瓜达尔港,把某一地区划为“禁区”,不准当地人打渔,却没有给予相应补偿。于是,俾路支解放军和信德省革命军等组织便将中国公民和中资项目视为发泄对象和暴力袭击目标。目前,俾路支斯坦武装组织、信德民族主义武装组织等均对中巴经济走廊表达过强烈反对,后者曾在信德省发起反华示威,公开反对走廊,宣称中国掠夺信德省自然资源。
其次,巴本土和国际恐怖组织为扩大影响力,制造针对中国人和中国项目的攻击行动。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基地”“伊斯兰国”等巴本土和国际恐怖组织的目的在于建立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统治,并不一定直接针对中国目标。但在经济、组织、政治利益驱使下,上述极端恐怖组织也会倾向于将中巴经济走廊作为袭击目标。政治上,动荡与落后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对走廊发动袭击,直接破坏巴国家发展进步,阻断巴现代化、世俗化进程,有利于维持其在巴底层民众中的威信与支持。组织和经济上,由于走廊家喻户晓、投资巨大、影响广泛,针对其发起攻击行动可以产生更强舆论效应,极端恐怖组织倾向于借其彰显自身活动能力,为招募人员、募集资金造势宣传,甚至直接绑架人质、勒索赎金。
再次,美国等西方势力和印度通过支持极端组织、巴反政府组织,充当破坏中资项目背后的黑手。美国、印度长期为巴基斯坦极端恐怖组织提供资金、军事(武器装备)、情报支持以及对极端组织头目的庇护。由于巴政府对于俾路支斯坦独立运动、信德分离运动等分裂势力长期保持高压态势,在海外逐渐形成部分由巴基斯坦流亡分子组成的反巴组织。与中国境外的“民运”“藏独”等组织类似,这些组织长期流亡海外特别是美西方国家,仰仗西方资助生存,主动或被动地充当西方政治工具。例如,流亡伦敦的俾路支、信德分裂组织成员曾向我驻英国使馆递交反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抗议信,声称走廊建设侵犯当地民众人权、掠夺当地资源,要求立即停止相关项目。在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也曾发生类似抗议活动。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原参赞泽米尔·阿万指出,美国资助、培训和武装了中东许多地区的战斗人员以实现美国的政治目的,其中很多人都变成了专业恐怖分子。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美国几乎一直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泽米尔·阿万指出,印度情报机构印度调查分析局RAW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来破坏中巴经济走廊。有具体证据表明,印度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中国的公民、资产和项目成为他们的目标。《印度教徒报》一直公开承认新德里支持俾路支武装分子,该报透露,一名据称负责胡兹达尔市的俾路支武装指挥官在2017年驻扎在新德里接受治疗至少六个月。俾路支解放军(BLA)指挥官阿斯拉姆·俾路支别名 Achu 也访问了印度并在那里接受了治疗。2015 年,《印度教徒报》证实,俾路支解放组织 (BLO) 的代表俾路支帕尔迪利 (Baloch Pardili) 在过去六年一直在印度。 俾路支次民族主义者和已查明的恐怖分子的食宿和医疗由印度政府通过其情报机构承担。
第四,巴国内某些政治势力为谋取利益对中资项目进行阻挠破坏。巴在野政治势力从未放弃炒作中巴经济走廊负面影响,一直将其作为向执政联盟发难、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此外,由于巴特殊的治理结构,在中巴经济走廊必经的联邦管辖部落地区,部分部落首领对于发展经济并无强烈意愿,担心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民众思想开化会威胁其统治,从而明里暗里不予配合,甚至以制造暴力事件等方式加以阻挠破坏。与此同时,在巴政治生态下,政治党派、暴力团伙、犯罪集团甚至恐怖组织之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软”“硬”两手施压牟利也是其惯用伎俩,不排除部分政治势力经过缜密筹划,火中取栗。
多层面完善安保漏洞
值得肯定的是,巴基斯坦历任政府和安全部门对保护中国公民生命安全和中资财产不受损失态度坚定。长期以来,巴基斯坦基本上是人民党和穆斯林联盟两大政党轮流执政,间或发生军事政变由军人执政的情况。巴各政党、军方之间因国内政治斗争经常发生严重矛盾,有时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但在对华友好方面各派势力却保持高度一致。记者采访了解到,即便如此,目前巴方对中国利益保护依然存在严重漏洞,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首先,安全形势近些没有好转迹象。中方人员的安全问题仍存在隐患,虽然巴基斯坦政府、军方为保护中方人员的安全提供了巨大支持,但是巴基斯坦恐怖组织仍可以随时策动针对中方人员的自杀式袭击,并且最近几年频繁发生,安全形势得不到较大改善。
其次,项目财产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谭国富以他负责的PKM高速公路项目举例说,在拿到移交证书TOC以后发生偷盗事件500多起,涉案金额达396万美元。业主、当地警局不作为导致项目因偷盗问题损失惨重,浪费大量财力物力。
再次,巴基斯坦政府部门换人频繁,办事效率低,工作时间无法有效保证,间接影响了项目进展。例如PKM项目设备处理需要巴基斯坦税务部门重新评估价格再进行处理,税务部门的工作进度直接影响了项目最终设备处理的进度。
巴基斯坦国内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武装势力一时间难以消除,对中国公民生命安全和中资项目推进的威胁将长期存在。只有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中巴合作项目才能更好地推进。加强对中方机构和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首先,中巴两国政府应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安保工作。
巴基斯坦国民议会议员奈萨·汉女士认为,巴基斯坦目前有一个特种部队负责中国项目的安全保障,了解破坏中巴关系的背后力量至关重要。皮尔扎达也认为,巴基斯坦特种部队将确保持续审查安全措施,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安全。中巴专家指出,在传统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可以增加高科技手段。巴方提出建立多层保护安全网,为此中国可以提供资金、设备和技术援助,帮助巴基斯坦在全国重点区域范围内实施类似中国的“天网工程”,安装电子监控和人脸识别系统,这样可以对恐怖分子的活动实施有效监控和识别,也可以对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行为形成威慑。
其次,与支持巴基斯坦境内恐怖极端组织的外国势力交涉。
对于在巴境内煽风点火、鼓动支持暴恐袭击的外国势力,中巴两国应通过外交途径予以交涉,警告其不要支持巴基斯坦国内的恐怖组织,一旦发现外国政府卷入策划相关恐怖袭击的证据要及时公开,如果外国势力不停止,中巴要连同国际社会一道加以强烈谴责和制裁。
应尽最大可能惠及当地民生。目前,中资项目在巴基斯坦面临的民生矛盾包括:
1、土地冲突:部分拆迁后的民众因拆迁款价格不合理、就业问题没解决等要求项目进行适当补偿,更有甚者不愿离开而成为项目沿线的偷盗者,偷盗沿线施工材料。
2、项目建设期间阻断了当地民众放牧的路径,民众不愿改变原来放牧的路线,不愿意绕路走畜通,而是直接横跨公路路面,一是增加了自身交通安全风险,二是牲畜会一定程度破坏路面,给施工造成麻烦。
3、便桥等设施拆除引起冲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因地制宜修建辅道或便桥,当地民众也会受益,但在最终根据合同要求拆除时受到当地民众的抵抗游行,甚至爆发冲突。对现场施工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4、当地民众因政治事件游行时往往采取在高速公路上静坐、游行、焚烧等方式封锁道路,导致项目现场遭到破坏。
5、项目建设期间或多或少会影响周围民众的生活,如噪音干扰等,航拍测量也会一定程度影响民众的私人生活。
6、巴方宗教信仰、习俗导致的冲突,如巴籍员工要在工作时间进行祷告,斋月期间工作时长缩短影响项目进度等。
两国应想方设法惠及中巴经济走廊途径地区民生,中资企业应多做公益,让更多百姓从项目建设中获得实惠。巴基斯坦在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中巴经济走廊相关项目的布局上要多考虑到贫困地区、恐怖分子来源比较多的地区,帮助这些地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消除恐怖主义的土壤。 龙兴春建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中国中低端制造业相对过剩产能正向外转移,可以尝试向拉动力充足、投资环境友善的巴基斯坦转移。
中国政府打应打击公民在巴不法行为,中方投资者牢记谨慎第一。
对于中国公民在巴走私、骗婚等不法行为,中国政府应给予打击和杜绝。中国投资者也应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低调行事,不“露富”。此外,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下台后,其领导的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PTI)激起严重的政治风波,极端恐怖组织浑水摸鱼,因此在这一特殊阶段,中国公民切记不要卷入当地的政治纷争和游行示威活动。
(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