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獎得主劉慈欣:期待更多中國科幻為世界認可

新華社

text

(記者王卓倫)劉慈欣與他筆下那些天馬行空的故事相比,顯得平和而務實。日前,他憑藉科幻小說《三體》榮獲第2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成為首個斬獲這個世界科幻文壇最高獎的亞洲人。

“那一瞬間,欣喜和感慨的情緒相交織……”這是劉慈欣得知自己獲獎時的心情。在他的家鄉山西省陽泉市,面對記者專訪,劉慈欣說:“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熱愛,才有了今天雨果獎的桂冠。”

在《三體》中,富有張力的想像將讀者帶入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新世界。劉慈欣說,從一個簡單的“想法”演變成令人“腦洞大開”創意的過程,其實漫長而艱難。

“寫一部長篇小說可能只需要三四個月,而積累創意的過程往往需要三四年甚至更長。同樣,《三體》的創作也是一個煎熬的積累過程。”劉慈欣說,要耐得住寂寞,這也是科幻寫作的樂趣所在。

“每個人的童年、少年時代,都會產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對宇宙的敬畏,以及對未來的嚮往。”劉慈欣認為,這種人性最本源的情懷,不應該隨著年齡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而被磨掉。

“做到了這一點,靈感自然會來敲門問候。”劉慈欣說,自己如今已過知命之年仍不改初心,對未知充滿了好奇。

“科幻文學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晴雨錶。只有一個朝氣蓬勃、處於穩步發展時期的國家,才能為優秀的科幻文學培育肥沃的創作土壤。”劉慈欣說,《三體》之所以能夠得到國際科幻界的肯定,背後的深層原因是國力的強盛、民族的復興。

“從清朝末年科幻文學在中國萌芽,到後來西方科幻文學輸入中國,再到今天中國的科幻文學反向輸出到世界、乃至斬獲國際榮譽,這個曲折歷程中,有太多前輩做出犧牲。”劉慈欣說。

《三體》的成功讓許多讀者對劉慈欣的下一部作品充滿期待。對此,劉慈欣表示自己並無壓力。

“我寫科幻,歸根到底是因為熱愛,而不是為了寫給別人看或者獲獎。”低調的劉慈欣坦言,他與身邊最親密的家人、朋友,沒有科幻文學方面的交流,也從不推薦看他的作品。

“即使再也創作不出超越《三體》的作品,我也不會感到恐慌。因為自由、平靜的生活,才是我心中最理想的境界。”劉慈欣說,“《三體》獲得雨果獎為中國科幻作品走向世界架起了橋梁,期待有更多優秀的中國作品能有機會被世界了解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