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士司機眼中的“個人遊”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記者王小旎】2003年7月,中央政府為協助香港走出經濟低迷,應特區政府和香港各界人士的要求,推出開放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政策,被香港輿論視為“挺港力舉,為香港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了重要助益。

但是,多年來,隨著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數量不斷增加,對本地居民和社會也帶來一定負擔,甚至產生了一些社會摩擦和怨氣,更有香港少數激進分子自今年接連進行“反水客行動,指罵內地遊客的同時,要求取消“一簽多行政策。

那麼,作為城市的窗口行業從業人員,有大量機會接觸到內地遊客的香港的士司機群體如何看待“個人遊?近日,新華社記者走訪了香港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及部分的士司機,向他們了解對“個人遊的感受和看法。

香港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理事長黃一峰對記者表示,的士行業可看作是社會經濟的寒暑表。2003年“非典來襲對香港打擊很大,的士司機收入也急轉直下。中央政府及時推出“個人遊政策,大批內地遊客來港購物觀光,逐步帶動了本地經濟復蘇,使香港市民感受到了國家的關照。

“‘非典’剛過去時,外國遊客幾乎不來了,香港服務行業接觸到的第一批客人就是內地朋友,我們很多會員都感謝中央政府,那次(‘非典’)之後開始知道國家對香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幫助很大,黃一峰說。

已有20年駕齡的士的司機李林昌向記者透露,目前香港的士司機每日接載的乘客有三分之一是內地旅客,比例很高。他認為,旅遊業對香港舉足輕重,雖然有一小部分人肆意破壞香港的秩序及形象,但絕大多數香港市民仍歡迎內地遊客,希望不要因為個別人士鬧事而“攪亂了一鍋粥。

另一位資深的士司機李為民也表示,內地旅客的車資普遍比本地市民高,因此他平時更傾向接載內地乘客。然而近日的摩擦使乘客量明顯下降,他表示十分遺憾。

“圍堵、辱罵內地遊客就是一小撮激進人士在鬧事,想在‘佔中’失敗後再次挑起兩地矛盾,我們廣大市民絕對不支持他們的做法,李為民說。

一部的士就是一方小天地,足以令香港司機們真切感受內地遊客的行為素質。受訪者普遍認為,近年來,內地乘客的素質較以前有明顯提高,態度也越發謙和有禮。

有13年的士駕齡的鄭許倫坦言,“個人遊初期,個別內地乘客“不排隊打車、不懂禮貌、甚至車上吸煙等,因此很“怕接載內地乘客。然而今非昔比,“他們現在都很懂香港打車的規矩,包括如何收取行李附加費等,司機不用多講,他們都明白。

黃一峰認為,內地遊客的旅遊模式已逐漸成熟,特別是多次來港旅遊的朋友對香港已較為熟悉,就的士行業而言,以往容易引發誤會和矛盾的地方,經過乘客與司機間的相互磨合與理解,目前已基本消除。

“個人遊在港實施的頭幾年,初來乍到的內地遊客在打車時,往往由於與司機言語不通而產生一些誤會。隨著內地遊客數量的提升,的士司機越發意識到普通話的重要性,紛紛花了不少功夫私下“補課。

黃一峰表示,在受惠於自由行的同時,香港人自身也要去增值,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學普通話。他說,的士從業員總會向逾1萬名會員定期推出普通話班,反響積極,很多司機也喜歡在吃飯時聚在一起,互相練習講普通話。

鄭許倫平日利用下班時間,已參加了30多堂總會舉辦的普通話班,“內地乘客剛來旅遊時喜歡問司機很多問題,當時由於語言不通,會覺得麻煩。現在不同了,學了普通話以後我喜歡和他們聊天,甚至都能聽懂不同地方、比如四川的方言,他笑稱。

“自學成才的李林昌講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時常用普通話向內地乘客介紹香港的主要景點,“以前,幾天也接觸不到一個內地乘客,現在遊客真的多了,我會用主動聊天的方式和他們學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