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亞太日報記者 徐劍梅
11月9日至28日,唐納德•特朗普成爲候任總統整20天。這些天,特朗普在忙什麽?內政外交走向是否已經明晰?美國又在發生什麽?部分民衆持續抗議和一些搖擺州的重新計票風波會否衝擊他的執政地位?
抛開諸般進展、波折、反複,這20天裡,特朗普做的事說的話,性質上大體可歸爲三類:一是組建政府班子;二是確定百日執政重點;三是整理舊日恩怨與利益糾葛,包括(以一種傲嬌的姿態)主動嘗試修複與主流媒體關係。
搭建班子
組閣是頭等大事。特朗普將于2017年1月20日宣誓就職,根據美國贏者通吃的“政治分肥”制度,他需要任命約5000名官員以順利接班,時間非常緊迫。眼下,國務卿、防長、財長等關鍵崗位尚未確定人選,特別是圍繞國務卿職位,特朗普團隊公開“內讧”。這些崗位的人選,將是特朗普外交、國防、經濟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因而會是預測特朗普政策走向更靠譜的風向標。
從已宣布人選看,特朗普明顯流露出拓寬執政基礎、偏重右翼強硬人士、兼顧自己信任的競選“功臣”與共和黨溫和派大佬利益的意願,但也制造了新的爭議和新的懸念。特別是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普里伯斯將出任白宮幕僚長、右翼布賴特巴特新聞網總裁、特朗普競選團隊首席執行官班農被任命爲白宮總統首席戰略專家和高級顧問。前者是典型建制派,在國會山人脈良好,與衆議長保羅•瑞安交情深厚;後者是典型反建制派,大選中追隨特朗普鞍前馬後,但因種族歧視和排外言論深受诟病。兩人如何分工協作?白宮西翼會否出現“雙中心”?乏前例可循,構成新懸念。至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司法部長等人選,大多偏重保守、強硬風格。
確定重點
其次是確定執政重點。在上台百日計劃中,他重申以“美國第一”爲核心原則,宣布將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取消對本土能源産業的限制;調查簽證濫用;限制前政府官員遊說以“排幹(華盛頓)沼澤”等。引人注目的是,這一計劃未提及在美墨邊境造牆、限制穆斯林入境、廢除奧巴馬醫改和斥資萬億美元建設基礎設施等他的核心競選承諾,有美媒認爲個中原因在于兌現這些承諾需要國會支持,非百日內所能辦到,因此並不意味著特朗普的理念思路有根本性變化。
盡管如此,勝選後,特朗普的具體政策調門明顯趨于緩和,一些重要問題立場後移。如在美墨邊境造牆,從競選期間的水泥高牆變成大部分可能是對原有籬笆的加固和延長,未再提要求墨西哥支付造牆費;對奧巴馬醫改,從堅決廢除變成考慮部分保留;對逾1100萬非法移民,從全部驅逐變成驅逐其中有犯罪紀錄者;對全球變暖,從指責是人造騙局到承認與人類活動存在某種關聯,並表示對巴黎協議“思想開放”;對酷刑審訊,也從主張恢複水刑轉向明確反對……此外,極力爲他助選的白人至上組織在華盛頓召開行納粹禮的慶祝大會,特朗普面對媒體質疑明確表示譴責,被認爲做出“切割”姿態。
恩怨糾葛
第三項工作是整理舊日恩怨和利益糾葛以便入主白宮。一方面,特朗普希望盡快擺脫選戰“向前看”,首先與競選期間龃龉不斷、態度疏遠的衆議長保羅•瑞安迅速言歸于好,俨然進入與共和黨掌控國會的“蜜月期”;主動支付2500萬美元與特朗普大學詐欺集體訴訟案的原告達成庭外和解;放棄指派獨立調查官把希拉裏送進監獄的競選承諾,表示無意繼續調查希拉裏的郵件門和克林頓基金會。等等。
但厘清利益糾葛,似乎反不如整理舊日恩怨來得容易。針對家族企業與總統職務之間的潛在利益衝突,特朗普迄今僅表示將把名下生意轉交成年子女打理,但拒絕按慣例交付“盲目信托”,並宣稱“法律完全在我這邊,總統不會有利益衝突”。鑒于特朗普名下企業遍布美國各地以及全球至少20個國家和地區,他這一決定引起巨大爭議,一些民主黨資深議員已要求聯邦審計署調查其潛在利益衝突及有無違反相關安全和外交協議。
特朗普長女伊萬卡及其丈夫賈里德•庫什納
美國媒體關注的另一焦點問題是特朗普家人對其決策的影響力,其長女伊萬卡的丈夫賈裏德•庫什納尤受關注,各種未經證實或遭當事人否認的傳言很多。但有一點比較確鑿,那就是特朗普屢屢流露對庫什納的欣賞和信任,並宣布有意任命他擔當特使斡旋巴以衝突。此間分析人士認爲,特朗普及其子女的巨大商業利益與總統職位間的潛在利益衝突以及“裙帶政治”問題,可能在相當長時間裏都將是美國媒體“虎視眈耽”的熱點話題,並可能影響特朗普執政地位的穩固。
耐心觀望
這20天裡,特朗普經常繞開美國主流媒體,直接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布組閣人選消息、宣介政策主張。但與此同時,他也表現出對主流媒體的高度重視。優先選擇接受CBS和《紐約時報》的深度專訪,這在往屆總統可能不算什麽,但擱在屢次點名指責CBS偏袒希拉裏、痛批《紐約時報》“失敗墮落”的特朗普身上,令他的不少支持者大跌眼鏡。特朗普還與美國主流媒體負責人舉行不錄音集體會見,盡管他當面痛批CNN等媒體報道充滿偏見,美媒的解讀卻是這位候任總統渴望得到主流媒體的贊譽。
2016年大選是一場導致美國民衆高度分裂、“愛恨”兩極的選舉。特朗普以“黑天鵝”之姿勝選後,人心震蕩,美國多個大中城市持續發生抗議示威,就連感恩節購物潮中,部分芝加哥民衆還在遊行示威。此外,一些抗議團體准備利用明年1月20日總統就職典禮,在首都華盛頓特區發起大規模抗議行動。
11月19日,在美國芝加哥發起的反特朗普當選遊行。 圖/歐新社
近日,綠黨總統候選人吉爾•斯坦還發起在威斯康星等3個搖擺州重新計票,希拉里團隊隨後宣布參與。雖說重新計票逆轉大選結果的可能性很小,但這一事件凸顯了希拉裏領先兩百多萬張普選票的優勢,也再次展現了部分民衆對特朗普入主白宮的抵觸情緒。
而特朗普在發推特回應時,先指責這是斯坦的“攬錢騙局”,後又聲稱“如果不是數百萬人非法投票,贏得普選的就是我”,但兩個說法均無佐證。此間分析人士認爲,重新計票其實難以撼動特朗普勝局,反倒是特朗普的相關表態,使反對者對他執政前景疑慮更深。
特朗普的勝選,意味著美國從兩黨政治到白宮政策,乃至美國的大國關系、外部交往,都面臨震蕩與重塑,因此帶來巨大懸念。如今,特朗普當上候任總統僅20天,一切剛剛起步,正在顛簸中前行。對特朗普時代,仍需耐心觀望。
作者簡介:
作者徐劍梅,新華社高級記者、十佳編輯,曾常駐內羅畢和倫敦,現駐華盛頓。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和資深新聞從業人員,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