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濠东村“残疾人之家”活动室里,几位残障人士在志愿者帮助下,在各种健身器材上做着康复训练。 于从文 摄
中新网南通12月2日电 题:南通崇川:“邻里+”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中新网记者于从文
12月1日,星期二,江苏南通室外最低气温6℃,街上的行人和骑行者已经被防寒衣物“全副武装”,湿冷让江城人感受到冬日的“威严”。然而,在崇川区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却是融融“暖意”:“东村剧场”文艺室里,五六个老年人身着戏剧服,一字一板地学唱着越剧;“残疾人之家”活动室里,几位残障人士在志愿者帮助下,在各种健身器材上做着康复训练;“有事好商量”东村议事厅里,五位社区居民围坐在方桌前,商议着小区环境保洁;而在另一间活动室里,坐着三排老年人,在一个志愿者的指导下,学着操作智能手机……
“有事好商量”东村议事厅里,五位社区居民围坐在方桌前议事。 于从文 摄
北濠东村社区“90后”党委书记肖潇说,是邻里制度让城市里的老百姓找回了久违的“邻里情”,找到了家的感觉。
邻里,延伸基层社区治理的触角
肖潇所说的“邻里”不仅是楼上楼下左邻右舍的“群体代称”,更是崇川首创的基层自治的“最小单位”。
北濠东村一间活动室里,老年人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学着操作智能手机。 于从文 摄
“城市基层一般以每平方公里3000户设一个社区,这个规模太大,往往不便于精细化治理。”崇川区民政局局长张建国介绍说,2013年起,崇川区在社区居委会下进一步划出更小的治理单元,以150—300户为单位,组建新型自治单元—邻里,每个邻里设1名理事长和若干名理事,门对门、面对面了解居民诉求,一起商议解决的办法,为居民提供服务,形成“大事小事议一议,邻里有事齐出力”邻里自理模式。
“东村剧场”文艺室里,居民们身着戏剧服,一字一板地学唱着越剧。 于从文 摄
肖潇所在的北濠东村是南通较早的安置小区,3000多户12000名居民,是个大型社区,而居委会只有13名工作人员。“13个人要承担上级下派的各项任务,还要解决这么大的小区居民层出不穷的邻里琐事,实在是分身无术。”肖潇说,有了“邻里”后,居民自己的身边事一起商量一起办,事情解决得快也好,居民满意,也解决了社区人手不足的窘境。
疫情期间,北濠东村社区民兵国旗班班长王祥参与疫情防控。 北濠东村社区供图
几个月前,北濠东村94幢前一块空地建了一个健身区,这本来是件利民好事,但对住在二楼的居民温建伟来说,楼下整天的嘈杂声打扰了原本安静的生活。身为楼长的温建伟向邻里理事长顾思义提出搬迁健身区的提议。顾思义作为3个楼栋居民推举出来的理事长,向社区建议召集“议事会”讨论健身区搬移事宜,经过5次讨论,形成共识后,将健身区搬移安置到另一处空地。温建伟满意,其他居民也赞成。
北濠东村社区居民志愿者把一块荒芜地打理成小花园。 北濠东村社区供图
在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区委书记刘浩看来,对于温饱已不成问题的城市居民而言,公共服务是否健全方便、社会服务是否丰富多彩,是大家更多关心的事情,这就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崇川在社区以下设邻里单元,就是延伸社区治理触角,动员社会成员参与自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自理“共同体”。
邻里+,凝聚基层社区治理的合力
基层社区自理,关系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柴米油盐茶,衣食住行用,过去,居民有诉求往往单向向上反映,而今,在崇川,社区自理依托小单元“邻里”,“邻里+自治”“邻里+服务”“邻里+信息”“邻里+社团”,加出社区治理的“合奏曲”。
学田街道学田苑社区“528红管家”志愿服务队修理楼道电灯。 顾陈英 摄
学田街道果园社区南川园新村79—81幢楼建于2000年后,近几年,当地对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进行停车位改造,这几幢楼不在改造之列。今年6月份,大部分居民萌生自主改造停车位的想法,果园社区邻里理事长王金秋牵头分批召开议事会,白天老年人开,晚上上班族开,几经讨论,大家形成自主改造停车位的共识。8月份,小区停车位改造终于完工。
停车难问题解决了,小区居民尝到了自治的甜头。大家又从便捷管理、安全出行的角度出发,再次进行协商议事,在小区内道路上安装减速带,在出入口安装反光镜,为居民做好出行安全保障。
狼牙山镇街道军山社区新港花苑也是南通市区较大的拆迁安置小区,有81幢住宅楼12000多名居民。几年前,军山社区党委书记陈秀清在工作中发现,新港花苑有几个年青人喜欢踢足球。陈秀清就与领头的张新华谈心,鼓励他组建足球队,在社区的扶持下,组建了两支“新港扬帆足球队”,人员规模30多人。
陈秀清说,足球队的成员都是青壮年,是家庭中的顶梁柱,说话有分量,通过他们做居民的工作往往事半功倍。
学田街道果园社区南川园新村79—81幢楼居民通过邻里议事,自主改造的停车位。 丰宇翔 摄
随着车辆人员增多,新港花苑需要开个西门,正好就在足球队长张新华家楼下,陈秀清把开西大门的想法与张新华一说,张新华二话没说,就回去动员家人支持开门,很快就把西大门开下来了,“要是社区直接与居民谈,没这么容易。”陈秀清说。社区还通过足球队、老兵公益营等社区社团对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开展公益活动、应急救援等活动,实现邻里自治。
学田街道学田苑社区有支“528红管家”志愿服务队,面向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失能人员、低保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大类人群提供志愿服务,聚焦居民需求,定制服务项目清单,以结对帮扶、广场服务、上门入户等方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特色志愿服务深深植入居民脑海中,形成了“有问题就找红管家”的习惯。
“在崇川邻里常年活跃着1300个各类社会服务组织,每年完成4000多个帮困助残、为老为小、文化体育等各类服务项目,将医疗、家政、就业、治安、助困等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惠及当地居民逾百万人次。”张建国说。
狼山镇街道军山社区新港花园在社团支持下新开的西大门,方便居民出入。 于从文 摄
邻里+,加出小康生活的幸福温度
今年78岁的章国炎是北濠东村社区53栋居民,五年前中风在家,几年都下不了楼,去年参加社区“康伴计划邻里行”活动,志愿队负责人、39栋楼居民丁茂琴带领志愿服务队队员,每周一到周五轮班来陪老人做锻炼和康复,现在,章国炎身体恢复得很好,都可以自己上下楼了。
记者见到章国炎时,他在社区“残疾人之家”活动室,正跟社区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做着“手指操”和“扔抛球”。当说起志愿者陪他康复锻炼时,老人嘴中一个劲地说“好,好,好”,幸福洋溢在脸上。
李汉林是青龙桥社区居民,患有轻度智力障碍,以前除了在家种地没有别的工作,缺乏收入来源,曾是当地挂了号的贫困户。几年前,李汉林在邻里理事帮助下进入葡萄园做工。现在,李汉林成了园里的种植能手,年收入已超两万元,过上幸福小康生活。他还手把手地辅导其他残疾人种葡萄,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了“小康梦”。
王祥是北濠东村社区民兵国旗班班长,曾在北京服役,退役后,就职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事计算机编程教学和管理工作。今年春节,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越来越大,他主动请求奔赴社区防控一线,为疫情防控出力。
狼山镇街道军山社区新港花园的“新港扬帆”足球队在比赛中。 陈秀清 摄
肖潇说,正是有许多像王祥一样的社区志愿者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筑起了社区防控的“铜墙铁壁”,确保了社区安全,北濠东村也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殊荣。
南通市委常委、崇川区委书记刘浩表示,平安、和谐、幸福是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崇川的邻里自理实践,打通了社区服务群众的最后50米,让百姓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幸福温度。
对此,有当地居民曾作诗曰:相邻几幢楼,亲近三百户。有个理事长,还有九大员。互助又互爱,幸福一家人。家长里短日日侃,孤老病残人人帮。大事小事议一议,邻里有事齐出力。居民代表动动嘴,邻里社干跑跑腿。志愿团队撸撸袖,温馨家园事事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