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扶贫路上的乡村教师

中国新闻网

text

许韶妍支教的校区。 共青团广东省委 供图

中新网广州9月10日电题:广东教育扶贫路上的乡村教师

作者 王坚

“我的焦虑算什么啊?我比较心痛那些孩子。”面对广东省茂名市红光小学的留守学生们,陈竹婵表露出自己的心声。陈竹婵今年从大学毕业后,参加了2020年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在红光小学支教,从学生变成教师,9月10日是她在服务学校度过的第一个教师节。

许韶妍支教的校区。 共青团广东省委 供图

据了解,希望乡村教师计划于2016年8月派出第一批支教老师,旨在缓解广东农村贫困地区老师结构性短缺的局面,致力于广东教育的精准脱贫。

参与支教以来,志愿者们都表示感慨良多。来之前,他们设想过很多在支教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包括生活环境、教学资源等,但当他们真正遇到留守儿童时,孩子们的经历还是激发了大家支教的决心,大家都尽力要为乡村教育现状的变化做点贡献。

邓传坚与孩子们的合影 共青团广东省委 供图

陈竹婵刚到支教的红光小学时,一度很难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曾经有过想退出的念头,但短短两周后,这个有点怯懦、焦虑的小女生表示,她一定要留下来支教。

“我很珍惜自己来支教的机会,也很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现在的陈竹婵依然焦虑,只是焦虑的不是环境,而是怎样改善孩子们的状况。

与陈竹婵一样,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专业的学生邓传坚也是一毕业就投身支教。

“我是一名医学生,会进手术室的那种,业余时间会跳街舞,原本和支教这事没有什么交集。”邓传坚表示,他成为支教老师是因为大二时参加了一次15天的支教活动,在那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教育差距,看见了农村和城市的基础教育差距有多大。

“六年级的孩子,连‘what's your name?’是什么也听不懂。”邓传坚告诉记者,他也是农村出身的孩子,所以他想为乡村孩子们做些事。于是,2019年的夏天,毕业后的邓传坚毅然选择了当一名支教老师。

“我选择去大学时支教过的清远,这个在我心里种下支教种子的地方,我想回去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邓传坚表示,去年教师节,他上岗还不是很久,但依旧收到了许多学生送来的小礼物,贺卡上面写满了稚嫩而又真实的文字,这些正面的反馈,一直支撑着邓传坚前行。

许韶妍也是一位2020年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参与者,她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很难想象她曾是一名留守儿童。

许韶妍小时候因为家庭原因,差点辍学,幸好遇到了启蒙老师孙老师。教师结构性短缺对许韶妍小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影响,孙老师的辅导班只有两位老师,所收学生大部分是周边上不了公立学前班的留守儿童,孙老师的教学理念是,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激励学生付诸实践。在许韶妍的留守生涯中,孙老师是为数不多照射进她生命中的光。

迫于现实的考虑,许韶妍大学并没有选择师范专业,也没想过能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一颗种子埋下,它终究会发芽。

2014年,孙老师被检查出胃癌,却依然坚持上课,直到2015年4月,孙老师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个小小的辅导机构也随之关闭了。

后来,许韶妍看到了希望乡村教师计划的招募,她内心那被尘封已久的记忆涌上心头,决定再次回到那个她成长的海滨城市——湛江。

“我想做孙老师一直做的事情,尽可能地帮助留守的孩子们,让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能少一点风雨。”许韶妍告诉记者,她相信乡村教育的条件会越来越好。

“他们的到来为乡村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视野,丰富了乡村孩子的生活,并影响了乡村孩子的成长。”共青团广东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4年里,该计划涌现了大批的优秀教师,累计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12个地市派遣2796名志愿者,为1165间乡村小学、约47万学生带去184万节精品课程;支教老师的到来,改善了当地教育环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