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现“阿片危机”

观察者网

text

【编译/观察者网 郭涵】特朗普政府曾试图将国内的“芬太尼危机”甩锅中国。可在中方加强出口管控后,美国又因为新冠疫情遭遇另一层面的“阿片危机”。路透社6月9日报道,接受呼吸机治疗的重症患者急需强效止痛剂,却发现注射阿片类药物供不应求。

结果,美国各地医院不得不自己动手或以次级药物替代,增加了剂量错误与副作用的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承认,考虑到病人的特殊状况,换药导致的负面后果往往难以统计。

而出现供需失衡的背后原因,又与美国制药行业对利润的追求有关。

截图:路透社

芬太尼作为一种类阿片的强效镇定剂,在市场上以药丸、贴片、喷剂或注射液等多种形式出现。其中注射液的主要采购客户是各地医院。

随着新冠疫情暴发、重症患者增加,直接导致对注射液的需求疯涨。由于呼吸机强行将氧气注入肺部,患者会下意识地想拔掉导管并陷入严重的紧张,因此需要注射液来为患者提供镇定作用。

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数据显示,截至4月份,美国每天有超过1.6万名新冠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

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咨询公司Vizient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份至4月初,美国注射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增长了两倍以上,医院与制药商的存货很快耗尽。负责医院采购的医疗保健公司Premier. Inc发言人透露,常用芬太尼注射液订单增长了将近3倍,但供应商的出货量仅达一半。

文章形容美国芬太尼注射液供应链“缓慢又脆弱”,大型药企更关注高的产品,图为芬太尼注射液包装盒

早在疫情冲击美国之前,医院与供应商的存货就存在短缺。相比大规模生产的药丸等产品,注射液的生产成本及难度较高,需要无菌环境与各类防污染检测等。

路透社形容,美国国内的相关注射液生产线“缓慢又脆弱”,只有一小股生产商能接近全面产能,但工厂日益老化,已很难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行业专家称,机械故障与污染的风险很高,增设新的生产线与工厂则需要至少一年以上。

根据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10月的报告,注射阿片类药物的售价可能已经低于生产成本。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制药公司对利润更高的药丸、贴片等产品的追求,哪怕二者实际上都来自于同一款药物。比如,一盒25瓶装的小型芬太尼注射液网上售价为76.99美元;一款缓解癌症疼痛的芬太尼鼻腔喷剂单价为985美元。两者间每微克剂量的价格相差近40倍。

强生公司、普渡制药推出的处方药物,如OxyContin、Opana及Duragesic等,在专利到期以前,各自的年销售额均超过10亿美元。

虽然美国对呼吸机的需求已在4月份达到高峰,但预计每天仍有超过7000名新冠患者需要接受呼吸机治疗。尤其是近期好几个州的确诊病例开始激增,各地医院也恢复了此前中止的择期手术,都进一步限制了阿片类药物的供应。

美国各地医院为替代芬太尼注射液采取的措施,可能导致患者面临的副作用风险增加

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各地医院不得不自行想办法,包括将药丸捣碎加入静脉注射液,或在新冠患者中调剂用药。而这一过程将增加出现剂量错误与副作用的风险。

比如,纽约市疫情高峰期,有医院在缺乏足够的芬太尼情况下,不得不要求医生使用二线或三线等效果更差的药物替代,比如氯胺酮。研究显示这种药物可能导致躁动与心跳过速。

数名医生称,由于芬太尼注射液短缺,他们只能使用麻痹剂阻止病人下意识地抗拒呼吸机,但由于这种药物过于强效,病人可能失去对疼痛的感觉。有护士称,她们必须时刻关注病人是否出现疼痛或不适症状,比如心率突然加速等。

纽约北岛-长岛犹太裔医院的重症监护区域主任Mangala Narasimhan表示,使用二线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幻觉或是躁动。“你可以看出来他们非常的不舒服。”

此外,也有药剂师、麻醉师与前线医护人员向路透社透露,他们甚至需要将阿片类药丸碾碎,或者是穿着全套防护设备、一剂一剂地抽取液体并做成50毫升的静脉注射袋。

而食药监局的工作组发现,这些做法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很难量化,且十分有可能被低估。大多数上呼吸机的重症患者已无法说话,陷入镇定与失去意识的状态,事后也往往不记得当时的经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