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湯同緬 分外書香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 曲俊雅)英國埃文河畔十里春風,湯顯祖的《牡丹亭》旋律在莎士比亞故居花園響起;根據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及其戲劇改編的新劇《粉墨登場》登陸中國劇院;倫敦書展上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推出莎士比亞和湯顯祖戲劇系列圖書……

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之際,中英兩國正以各種形式緬懷莎士比亞和湯顯祖,重溫兩位文學巨匠留下的寶貴遺產。

東西方戲劇大師,生於同代,死於同年,絕不會想到身後會有這樣的對話和交流。

這是他們身後的第四個百年。之前,歷史的車輪駛過了1716年,那時中國清朝皇帝康熙提出海禁為藩籬以禦四夷,1816年正當英國工業革命顛覆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1916年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兵燹亂世。

這是4月22日在英國斯特拉特福拍攝的中國撫州市向莎士比亞出生地基金會贈送的湯顯祖與莎士比亞雕像。新華社記者韓岩攝

時至今日,莎劇早已遠播東方並被嵌入不同時空與文化背景。脫胎於《麥克白》和《李爾王》,日本電影大家黑澤明創作了《蜘蛛巢城》和《亂》。中國國家話劇院版《理查三世》,融入了京劇的唱念做打和傳統服飾卻並無違和之感。

湯顯祖戲劇則隨著人類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崑曲的旋律風靡海外。《牡丹亭》被稱為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湯翁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湯之西往,遲於莎翁東行,這反映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也因應了中國國力與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4月22日,在英國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演員表演湯顯祖作品《牡丹亭》選段。新華社記者韓岩攝

兩位大師生前關山萬里的距離,如今已被從蒸汽火車到高鐵不斷加速跨越,在網際網路虛擬空間裏更可縮短到一按鍵間。全世界這個大舞臺上,劇情仍然因地而異,貧困羈絆發展,恐怖主義陰影幢幢,地區戰火遺留斷壁殘垣……這一切凸顯著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的迫切。

文化的影響力超越時空、跨越國界。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使這個世界的生活日益精彩紛呈、充滿生機活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訪英時倡議2016年兩國共同紀念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掀起兩國從戲劇到學術和出版等相關領域聯動的高潮,更與世界讀書日的宗旨相契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在給今年世界讀書日的寄語中,再次重申書籍的作用與聯合國1995年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初衷。在她看來,當前世界的“多樣性正面臨不斷增長的不包容的挑戰”,推廣讀書“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凡有所讀,皆成性格。書籍,承載和傳播思想與知識,其中總有知秋一葉,他山之石,井外之天;書籍,連接不同時代與文化,是人們相互尊重和理解的途徑和橋梁。潛移默化形成的個人理念,涓滴匯成集體共識,正是國家友好的民意基礎。

從推廣讀書到文化交流、文明對話乃至文明互鑒,不僅是各國人民的熱切願望,也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緬懷大師,重溫經典,恰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