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看輕漂泊的金邊街童

未知

text

英雄不問出處:街頭及村旁的柬埔寨少年,千萬不要看輕他們。亞太日報特約記者王其冰 拍攝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王其冰發自柬埔寨金邊 :柬埔寨的街童是政府除不掉的頑癬,晾曬在煌煌的都城金邊,以及遊人不絕的暹粒。

他們用英語向外國人喊著“candy!candy!看見華人遊客,也會用中文說“糖果!糖果!

有人告訴我,原來小孩子們是喊money的,但因為這是明顯的乞討行為,經人指點,就喊candy了。小孩要糖吃,天經地義。有一次在女王宮,一個少年一定要我買下盜版的英文版吳哥指南,他說是要用賣來的錢上學。這個理由也很強大。

多問幾句,會知道多一點兒故事。另一次開車在大吳哥城裏轉,午日當頭,古城安靜,正停車要拍攝城門上的四面佛,一個小小的孩子就貼著車身過來了,兜售一套皺巴巴的吳哥明信片,開口要一張一美元。十張一美元賣不賣?賣。有6歲嗎?11歲了。為什麼不上學?早上去上學,現在放學了。天天賣明信片嗎?賣出4000瑞爾(1美元4000瑞爾),自己得1000,另外3000要給媽媽,然後吃午飯。

金邊的繁華路口,時常漂著一小群一小群的街童。他們向汽車裏的人兜售柬埔寨特產——用一粒粒茉莉花串成的花環,或者兜售服務——拿著大塵刷,為汽車掃塵。這些街上漂泊的大眼睛暗褐皮膚的小孩,有高有矮,有男有女,但一律地瘦,自謀生路,沒有人喊他們回家吃飯。

他們也個個伶牙俐齒,你若告訴他們“no money!他們就回以“no money, no honey或者“no money, no kiddy,不知經什麼“高人指點。

據估計,柬埔寨有三四千家非政府組織,收養孤兒的非政府組織也有。金邊王宮一帶還有一家餐廳是非政府組織開的,有點兒名氣,為孤兒募錢。

但是孩子們還是在街上漂。

下面要講的故事,是經別人轉述,有點傳奇,印證一句話“英雄不問出處,更是一個提醒——千萬不要看輕漂泊的街童。

故事是金庸風格:1985年,也可能是1986年,一個五歲柬埔寨男孩離開家來到金邊。五歲孩子隻身離家,連個拐騙的人都沒有,從哪里討活路?估計也是賣花環吧。反正到六七歲時,他住進了王宮,不是當王子,是給王宮看門人打雜。

1985年到1992年之間,王宮空著。國王西哈努克住在中國;紅色高棉喪失政權後,退到山裏打遊擊,被驅逐出城市的柬埔寨居民慢慢又填滿了金邊;越南兵還駐紮在金邊,全世界都在為解決柬埔寨問題奔忙;接著,說英語的美國人、澳大利亞人等很多國家的人來了,聯合國組成了臨時政權,金邊街市上美元風行。這當口,一個柬埔寨小男孩,和說英語的聯合國官兵做著小生意,賣花,跑腿兒,等等。大約到1995年,柬埔寨兵營裏出現一位英語教官,這位只有十四五歲的教官,正是當年與聯合國大兵廝混的街童。

我在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見到他時,他帶著眼鏡,彬彬有禮。他的長像不似高棉人,膚色很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我以為這是祖國同胞了。恰好一位膚色黝黑的人及時過來,自我介紹說是來自中國的院長。“這一位,他繼續介紹,“柬方院長,謝莫尼勒。